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30日 22.4°C-25.1°C
澳元 : 人民币=4.86
达尔文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手抓地图创始人:越野多岐路

2天前 来源: 懂球帝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手抓地图创始人:越野多岐路 - 1

撰文丨胡婉滢

编辑丨张钦

2017 年 ,十几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带着设备入住太湖疗养院。

他们打算用两个月的时间和有限的投资,做一个全新的地图 APP ——手抓地图 APP。这款地图为开车越野的人设计,地图里没有具体的路,也没有导航功能,路线要靠用户自己开车跑出来。

越野人常用的手机地图软件有限,其中有个国内地图软件叫做“奥维”。

奥维地图更偏向专业的测绘,越野的人只能用个大概。“特别复杂,很多人觉得学来学去学不会。”好事是没有竞品,坏事是没有参考。

贯旭是这群年轻人的牵头者,也是手抓地图项目的发起人。这算是他人生又一次新选择:离开稳定的国企后,再关掉经营了十几年的设计公司。

越野是贯旭的兴趣。地图生意跟越野一样冒险,但在贯旭看来是一种“稳定”。“兴趣也是一种稳定”,他说。

手抓地图 APP 的前身,是一张能用一只手抓住、印在布上的文创版手抓地图,想法来自一次“濒死”体验:2014 年他开着越野车和一队人进入沙漠,没看天气和没有合适的路线参考,当天赶上了月全食,所有人被一瞬间吞进黑暗,甚至无法看见自己,好像被一个从天而降的手在地球表面一下抹去。

贯旭用画笔把自己跑过的路线都画在这张文创版手抓地图上,能让更多人在没有路的野地找到方向。

从 2014 年有最初想法,到现在第三版 APP ,手抓地图从“没想好卖给谁”的几百张文创版地图,发展成了有几十万注册用户的越野地图 APP 。现在,每天依然会有上万用户点开它。

“这张地图有我想要的一切”,贯旭在文创版手抓地图的产品介绍中说。这句介绍也是贯旭从创造地图以来经历的总结。

手抓地图创始人:越野多岐路 - 2

2001 年,还在国企设计工业图纸的贯旭,出公差到西藏,去考察青藏铁路沿线的建设工地。他第一次开着小越野车——一辆公司安排代步用的“小切”,陷进了羊八井沼泽里。

在这之前,他只有在 1997 年的西湖旁边见过越野车,那辆改装车让他有点走不动路,围着转了又转、看了又看。

从西藏之后,他开始幻想自己开车跑出去的感觉。2004 年,贯旭赚了钱买了车,开始加入更专业的越野队伍,挑战更难的路线。野外的遇险经历,让他有了做手抓地图的想法。

一次在内蒙,车速太快,贯旭从一块冰面翻进了山沟里。车整个变形,轮子没了,燃油车能勉强打着火,开空调取暖。没开多久他发现尾气管瘪了,气往车里钻。天马上变黑,气温骤降,手机只有一点电,他把冻关机的手机放在胸口捂热重新开机,寻找信号。半小时爬到山顶,没有信号,但可以打 110 ,刚刚形容了自己的位置,手机立刻又没了信号,不知道救援什么时候来,等待放大了绝望。

“开始越野了以后发现,到了无人区,不管你多有钱都没有用了,这时候人性是赤裸的。”

手抓地图创始人:越野多岐路 - 3

越野的路上,贯旭见过很多关于“神”的遗迹。敦煌壁画里的神仙或是西藏寺庙里的佛。

但他没想到,现实里救自己命的神,是纹着花臂、梳油头,从论坛刷到帖子后赶来的中年苏州男人。男人把他从沼泽里拽出来,自己又掉进去。拉扯了 6 个小时,一个被救上来另一个又掉进去,反反复复,贯旭和“神”才一起得救。

这个“神”叫一刀,刀峰俱乐部的创始人——主要做改装车。但不是为了把车改得更帅更好看,而是把车改得能救命。

“刀峰”这个名字来自一次 QQ 聊天。一行人刚经历完在无人区迷路的“月蚀之夜”,没有地图、没有靠谱的卫星电话,几个人狼狈且幸运地从无人区里跑了出来。回来就在 QQ 聊天里给这个“还不够专业”的越野团队起名叫“刀峰俱乐部”。刀峰刚好也是沙漠中的一种地形,人名和越野巧妙地在融合在了一个名字里。

一刀把贯旭从沼泽地救出来以后的第二天,贯旭直接开车找到他。贯旭很少喝酒,那天跟一刀喝了很多酒,两个人聊了一夜,成为了朋友。

在新疆、西藏、内蒙,一刀救过很多人,包括陷进沼泽的一家人,一刀从死人堆里扒出来一个幸存的女人,抱上车,打了电话找人接应后加速往医院跑。“在野外救人是应该的,把人送到医院或者救出来,直接就走了,不会说留联系方式。”贯旭是唯一一个救援后还跟他保持联系到现在的。

“月蚀之夜”之后,贯旭发现野外最重要的两个东西,一个是改装和救援保障能力,另一个就是地图。他跟一刀的业务成了越野里两个分不开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 年,贯旭做出了第一批文创版手抓地图。和朋友只用了三周,就完成初步的设计。

跟名字一样,这张初代地图一只手就能抓住,材质是类似于丝绸的薄薄一张,大小像一张头巾,可以水洗。带出去的时候,可以缠在手腕上、戴在脸上、或者用来擦擦车窗。上面的轨迹和地点,是贯旭在越野几年之后自己跑出来的,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排布。

把地图做在布上,也是因为贯旭发现电子导航和纸质地图的有限。手机和 iPad 屏幕上的导航太小,没办法规划整体路线。纸质地图很容易被折坏,也找不到其他越野兄弟嘴里描述过的地方。

手抓地图创始人:越野多岐路 - 4

第一批文创版手抓地图印了几百张,印厂规定一批大货必须要印这么多。“不管卖给谁,先印了再说。”他最初没打算像“开公司”一样策划这张地图。

后来他想把路线画得更准,就开车 500 公里找一位专门做测绘员勘探地图的老师,对地图进行修改。录制好地图的制作过程视频,拍好产品图,发到网上。

手抓地图在当年卖出了数万张。

今年,“刀峰俱乐部”在上海开了分部。俱乐部门口停着很多适用于不同地形的越野车。有的车车身装有钢架、钢丝,有的车头抻出来一根很长的天线,车顶棚上面捆着铁锹、铁钳。每个车的车尾,都上着厚重的牵引钩。

“有时候说改装车都是为别人改装的,就像这个拖钩,没有人能自己拖自己的,都是为了救别人才装上的。”

救人救得多了,一刀有时候也觉得,那些被救的人能在冥冥之中保护自己。“很玄的一次,我翻车下来被树拦住了。刚刚好一根树枝把我接住了,人没事。”

手抓地图创始人:越野多岐路 - 5

很快,贯旭跑过的路基本上都画完了,他开始托人帮忙画更多的路线。别人帮他拿回来的路线并不算非常精准,成本上去了,效率下来了。文创版手抓地图的发展开始遇到瓶颈。

2017 年,许多专注于小圈子的兴趣类 APP 开始出现。一位身边的投资人朋友找到他,想让贯旭试着把文创版手抓地图做成一个越野地图 APP。

如果之前已经存在的地图软件都不完全适合越野,那就彻底做个不一样的。最终团队决定,做一个点开后没有具体路线、没有没有导航功能的地图。

这样的 APP 在普通人看来显得有些莫名其妙,但贯旭和团队认为,有一群非常准确的目标用户,这群人一定会用懂这张“空白”的地图。

每年的内蒙古阿拉善盟,都会举办沙漠英雄会,所有热爱越野、音乐和极限运动的人都会在十月,聚集到这片沙漠。

大家开着越野车,在没路的沙漠里扎营生活 7 天。越野竞速比赛、技巧比赛,还有舞台,会请明星来表演。“老狼还去阿拉善唱过歌。”这样的盛况像是一场属于中国人的“火人节”,只是比火人节的规模更大,人更多。

从 9 月 30 日开始,累计七天的时间,那年统计来往阿拉善英雄会场地的人,大概有 100 万左右。

“国外的越野,改装车做得比地图好。只有中国能在七天之内聚起来这么多人,也只有中国有这么大的面积、这么多的地貌。”

2017 年 8 月,贯旭把之前公司的技术团队拉到了太湖旁边的一个疗养院,开始封闭式开发手抓地图 APP ,团队最巅峰的时候有二十个人。

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第一版手抓地图 APP 上线,贯旭如期拿着 APP  前往阿拉善,提前几天和几个工作人员一起把整个活动区域路线跑了出来。

手抓地图出现之前,大家能用奥维把想跑的路线在地图上提前画出来。“画路线功能手抓地图 APP 之前也有,后来给下架了。我们希望这些出现在 APP 里的路线都是真实有人跑过的、是可靠的。”

沙漠没有地图、也没有路,其他地图到沙漠里用不了,那几天里,第一版手抓地图 APP 成了唯一一个方便用来寻找方向的工具。

手抓地图 APP 的运行方式像一台录音机,开车途中会每隔两秒记录一个轨迹点,路线结束后,空白的地图上能形成一条亮起来的暖黄色轨迹。主席台、大本营、赛道都在这张地图上被一批批人用轮子重复画出不同的轨迹,这些点亮的线交错,一根根轨迹线织起来,把那年的阿拉善包裹成了明亮金色。

活动结束,APP 获得了几万名用户。这群人不会在阿拉善结束后直接回家,他们还会带着这个 APP 去新疆、去西藏。

“就像毛细血管一样,从阿拉善那一个点, 欻地一下,(全国各地的轨迹)全出来了,那一瞬间很有成就感。”

手抓地图创始人:越野多岐路 - 6

阿拉善结束之后,为了接着给 APP 做推广,他们又提前策划好了一次穿越克里雅古道的行程。之前的阿拉善让手抓地图 APP 成为一个地图软件,这次的克里雅古道是让地图软件变成越野软件的转机。

这是一条会被汽车品牌,用来拍摄“凸显汽车性能” TVC (广告片)的越野路线。在抵达 5000 米的高海拔终点前,草原、湖泊、雪山、沙漠,依次掠过车窗外。海拔落差大,停在任何一处都很危险。整条路不存在中途放弃或停止。

越野前,团队要进行严谨的预判,如果两天跑不完就三天,三天跑不完可能就四天。油够不够?吃的够不够?物资不是无限的,车的后备箱也不是无限的。

“我们穿越之前,这条路线一直是徒步路线,从来没有车走过。跑完了以后对 APP 来说是很好的宣传。”贯旭团队凭借经验做了“不成功便成仁”的打算,只要走完这条路,能让这条路出现在 APP 里就行。

20 台车从新疆出发。“当时还带了一辆摩托车,最后摩托车扔在里面了。”花了两天,整个团队完成了首次穿越。

他们回来后,把穿越途中拖车救人的视频发在了网上。这条越野路线后来被当地政府包装成了“进藏第九线”。更多越野人开始下载手抓地图 APP ,跟着这条路线去了新疆。

没有导航功能的手抓地图反而显出了优势——越野没办法跑出完全相同的路线。“两个小时前我还能跑的地方,两个小时后就涨水了,你只能自己再想办法重新找路走出去。这个地图没法规定你左转右转。”

确切地说,这张地图跟随路线的方式叫“循迹”。

“但无论你怎么走,我走的这条路永远都在这,你永远都能看见。”这让 APP 拥有了某种社交属性。

从上线开始,手抓地图 APP 上已经累计有几十万用户。数据随着第二、三版软件的开发和内测,继续上涨。

一路上升的数据,到疫情开始,出现了停滞。所有越野人都被病毒封在了家里。APP 里不停生成的轨迹速度也开始减慢。

最初开发第一版 APP 的技术团队在疫情期间濒临解散。贯旭卖掉了跟随自己 6 年的帕杰罗,给团队开出工资,另一部分用来作为几个月的生活费。

他在一次采访里,跟陪自己走过几千公里路的帕杰罗告别。“我想男人这辈子总该拥有一辆硬派越野车,它会在风雨穿越中为你保命,也能在事业需要时为你保值;它能陪你看日出日落追逐星辰大海,也能帮你卷土重来东山再起。”

贯旭没有一下子堕入谷底,那段时间他开始练字。“并不是什么都没留下,起码留下了一手好字。”他觉得那段时间的自己是幸运的。

之前的团队关系靠发工资作为链接,解散后自由办公的团队,就是靠着感情在继续往前走。“团队解散的时候,才能真正明白什么样的团队是好团队。”

被卖出去的帕杰罗,和员工散去的公司,贯旭看来都不算真正地跟自己道别,故事还可以在未来的某一天继续。毕竟从他开始越野到现在,和很多人的关系都像这张地图一样,不在规定路线内,却很自然地展开了。

手抓地图创始人:越野多岐路 - 7

“现在回想,好多很重要的决定都是因为穷才做的。这些决定很关键。”

贯旭出生在 1970 年代的大兴安岭林场区,是家里的老二。父亲年轻时候在林场靠力气撬木头赚钱。母亲在生产队掐菜秧。三个孩子小时候习很好。父母用努力赚来的一碗碗苞米糊,把供三个孩子都供上了大学。

他爱画画,山里的灵感很多,后来直接靠美术考大学,在一张他画油画的老照片里,画板上是一片被雪覆盖的桦树林,灰色的树干交错,照片和画都看起来雾蒙蒙的。

高中毕业,贯旭开始第一次"创业",他得自己赚钱去外地念书。这个暑假,贯旭借用林场里“校办厂”的空房间,从哈尔滨的学校,人肉背回来两个石膏像,收拾收拾,办了个“美术学校”。那个夏天他招了 20 几个学生,一个人收 40 块钱学费。

两个石膏像足够了,反反复复画腻了,就出去写生。到后来直接开始讲解剖学,不按套路来,有什么就教什么。

1980 年代,下岗潮一夜间卷走了这片东北林厂的生机,喷溅木屑的切割机和一垛垛木头在无人的院子里对视,直到刀片生锈,木头开始变软。冬天的大风和雪,把看山人搬走后留下的旧砖房打歪。林场留不住年轻人。

接触更专业的越野之前,贯旭在上海过上了大部分东北小孩羡慕的、按部就班的日子。他在一家大型的国企做设计师,画工业设计图,稳定、体面。

2002 年,他离开国企,创办设计公司 hooMa。这时候的创业是冷静的、有规矩的。

贯旭会经常在空间日志分享跟工作有关的内容:开会看的纪录片、好用的软件分享、公司新做的财务系统等等。每条日志都有他工作的画面感:一个上海写字楼里的老板,坐在办公室,桌上放着咖啡,电脑打开达芬奇软件,手边翻动着待办的文件。

虽然做了很多年设计师,设计广告、设计图纸,都和美术相关,但他很少再画画了——他不知道画什么。

“念书的时候我就想,我以后每天画画就可以了,或者说能做一个这样的事情就行了。感觉自己好像要做的事情就只有画画。”

因为越野,他开始重新画画。

手抓地图创始人:越野多岐路 - 8

“有些创业,叫大家都创业了我也创业。这样的创业要想着找投资人,想着下一步我该怎么做。另一种创业是兴趣驱动的创业,原本只想折腾一下,折腾的过程里有人不断加入,需要有公司承载整件事。”

现在的文创版手抓地图已经发展出了很多实体版本,做成各种毯子、垫子、贴纸,大的地图一张可以平着展开,占据一张双人床的一半。

从更多文创版手抓地图被印出来起,贯旭逐渐抛掉汇算利润的表格、让自己手忙脚乱的团队管理。这家“不按一般流程”开起来的公司,在创业路上给了贯旭另一种“稳定”。

2024 年,第一版手抓地图 APP 诞生的第 7 年,文创版手抓地图存在的第 10 年。

贯旭接受采访的前几天,刚带着儿子去杭州上美术课,感叹现在的教育实在“太应试了”。一刀拿着一个血压计,怀疑自己是不是高血压了。“减肥搞的!越野挺健康的!”一刀在之后一次电话里笑着回答道。采访那天之后,一刀又去了沙漠,把自己的沙漠车运走,拍照发了一条朋友圈。

现在的手抓地图 APP ,大家为了兴趣继续维系着第三版软件的运行。

“之后还会买车,继续越野。”贯旭站在俱乐部门口,摸着一辆红色的山地越野车。车横杠上石头留下的痕迹很深,能感受到那些划过石块的形状。

手抓地图创始人:越野多岐路 - 9

(全文首发@在场外 公众号)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