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2日 22.9°C-26.1°C
澳元 : 人民币=4.83
达尔文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火烧圆明园:文明的浩劫

2021-10-13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火烧圆明园:文明的浩劫 - 1

1860年10月13日,英国和法国军队攻入北京,清帝逃往承德。随后没过多久,便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火烧圆明园事件。

圆明园始建于康熙时期,由圆明园、畅春园、绮春园三部分组成。后来康熙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禛(禛读zhēn,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后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四朝的努力,前后耗资白银两亿多两,才建成这座占地五千多亩、中西景观一百多处的皇家园林。

1793年,乾隆帝在这里接待了第一位到达中国的英国使节马嘎尔尼,并让他游览全园。由此,圆明园更以清朝“夏宫”的名称流传于欧洲。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把圆明园比作理性艺术的帕提农神庙,是月宫城堡一样的建筑。

火烧圆明园:文明的浩劫 - 2

额尔金

英国人烧毁圆明园,是因为清政府没有优待英国战俘,愤怒之余,要给咸丰帝一个教训。这里说的英国战俘,是指英国驻上海理事巴夏礼,及他的随从40人。

巴夏礼此次到北京,是担任英国公使额尔金的中文秘书,但因为额尔金不愿抛头露面,一直派巴夏礼跟清政府协商各种事情,清朝君臣误以为他是来犯英军的最高决策者,就趁英军进军北京前跟清政府谈判之机,将其扣押,以为这样就可以让英国军心大乱,进而取消进北京的计划。

然而此举并没有阻挡英法联军的进军步伐,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进入北京,然后逼迫清政府放人。然而关押人员不满英人入侵,残酷对待巴夏礼的随从,有的被灌入水牢折磨,有的甚至被分尸,最后存活的不到半数。

火烧圆明园:文明的浩劫 - 3

巴夏礼

额尔金大怒,为了报复清朝的“残暴”,决定给咸丰帝一个永久的“教训”。他本想火烧故宫,又担心如果皇宫化成灰烬,清政府会因颜面尽失垮台,那么答应给英国的利益就没法兑现了。所以最后额尔金选择了圆明园。

1860年10月18日,额尔金派一个师的兵力到圆明园纵火。他想邀法军一起,但法国人觉得此举“不文明”,拒绝参加。一时间,几十股浓烟升起,圆明园成为一片火海,烧了三天三夜。数百名太监、宫女、工匠丧生,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全部成为一片废墟。

而圆明园中的各种珍奇宝贝,早在英法联军进北京头几天,就被抢得差不多了。把放火焚烧看成不文明行为的法国人,在抢劫的时候,跟土匪并无二致。

一个法国记者记录到,当时的法国士兵争先恐后,相互扭打,跌跌撞撞,辱骂着,叫喊着,各自带走了自己的战利品。有人上头顶着皇后的红漆箱,有人身上缠满丝绸,还有人把各种水晶宝石装满自己口袋和帽子,更有人把家具砸碎,取走上面的宝石……一个普通的法国军官,就抢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

火烧圆明园:文明的浩劫 - 4

圆明园遗迹

跟法军的混乱比起来,英国要“有序”一些。军官们轮流抢,每个团都有一半军官排在上午抢劫,但中午前必须返回,以便剩下的一半下午去抢。军官优先抢完后,再统一放入士兵。

因为任务分布的原因,有些士兵没能参加抢劫,为了不让他们失望,就要公平分配战利品,为此,英法联军还成立了专门的委员会。当然,最好的东西要留给英国女王和法国皇帝。后来英法联军撤退时,载运赃物的大车排了几里的长队。

1988年,北京政府在圆明园遗址上建成圆明园遗址公园,当年的假山叠石、雕刻残迹仍然可见。

圆明园被化为灰烬,无数中国文物,流入西方,后来有的被行家收藏,有的存放在博物馆,有的流落到各种拍卖市场。

编辑说明

文字 / 老三诺夫娜

封面 / 王某人

排版 / 亦一

火烧圆明园:文明的浩劫 - 5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