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1日 31.8°C-33.1°C
澳元 : 人民币=4.83
达尔文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胃食管反流的诱因有哪些?喝粥养胃,能够减轻症状吗?

2021-09-25 来源: 百度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健康好文百里挑一#

胃食管反流,是较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在咱们同胞中的平均发病率,约为8%,但是,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却接近18%。这种疾病的本质,是胃内没有完全消化的食物或者胃酸,反流到食管,甚至口腔。那么,造成胃食管反流的诱因有哪些呢?通过喝粥养胃,能不能帮助缓解症状呢?咱们现在来解析。

胃食管反流的诱因有哪些?喝粥养胃,能够减轻症状吗? - 1

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症状,是感觉热辣且发酸的东西,从胃部直冲咽喉,因此,反酸和烧心是主要表现。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对抗反流的屏障受到了破坏,因为,反流物中带有胃酸,如果不及时发现并治疗,就可能引起重度食管炎及食管狭窄,甚至增加食管癌的风险。但是,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症状,具有多样性,大部分的患者不是表现为消化症状,而是出现咳嗽、胸闷、胸痛,会被误诊为呼吸道疾病。此外,多数患者的食管黏膜没有显著的糜烂,甚至通过胃镜检查也较难发现明显病变,容易造成漏诊。

胃食管反流的诱因有哪些?喝粥养胃,能够减轻症状吗? - 2

及时识别胃食管反流,需要把握病变的特点和实质,发现4种症状时,应该进行相关的检查。第1,是反复咳嗽,因为,胃部的反流物会刺激咽喉及气管,导致反复发作的慢性咳嗽,尤其是夜间及平卧后,咳嗽更明显;第2,是咽喉不适感,或者烧灼感及痛感,这是咽喉被反流物刺激所致,需要与咽炎及喉炎相鉴别;第3,是胸骨后疼痛,这是食管受到刺激的表现,有时疼痛还会向后背或肩部放射,会被误认为是心绞痛的表现;第4,是胃肠不适,比如,上腹隐痛,或者嗳气、恶心、胃胀、食欲下降,容易与慢性胃炎等疾病相混淆。

胃食管反流的诱因有哪些?喝粥养胃,能够减轻症状吗? - 3

胃食管反流的发病机制,是食道与胃的连接部位的高压带功能失调,或者对抗反流的功能障碍,无法阻止胃及十二指肠的内容物,向上反流到食管,反流物中所含的胃酸、胃蛋白酶、胆盐、胰酶等物质,会对食管黏膜造成损伤,引起炎症、溃疡、糜烂、狭窄。如果反流的持续时间较短,没有食管黏膜损伤,称为生理性反流;如果反流持续时间较长,程度加重,发生食管黏膜损伤,并且出现食管外部的表现,就称为病理性反流。

胃食管反流的诱因有哪些?喝粥养胃,能够减轻症状吗? - 4

胃食管反流的形成,主要有9种诱因,而且多数与生活习惯相关。第1,是年龄,胃食管反流的高发年龄段是50到69岁,这种现象与唾液分泌减少、化学清除能力降低、消化道黏膜下的毛细血管血流下降等有关;第2,是吸烟,研究发现,每天吸烟20支以上者,胃食管反流的发病率会增加45%;第3,是长期大量喝酒;第4,是肥胖;第5,是心理因素,抑郁或焦虑,会增加反流的发病率,并且加重症状;第6,是食物因素,甜食、辛辣、油腻、酸性食物或饮料,过饱或大量饮用咖啡等,都会诱发反流;第7,是劳累;第8,不良习惯,比如睡前进食或餐后平卧;第9,是其他因素,比如妊娠、服用某些药物等。

胃食管反流的诱因有哪些?喝粥养胃,能够减轻症状吗? - 5

预防胃食管反流,减轻症状,首先需要避免诱发因素。其次,还应该养成5个生活习惯。第1,是维持正常体重;第2,是戒烟;第3,是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第4,是每天的咖啡、茶、汽水等饮料摄入量,不超过2杯;第5,是坚持均衡饮食,切勿暴饮暴食。这5项建议,来自哈佛医学院团队进行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论文曾于今年6月,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期刊》的《内科学》分册。

胃食管反流的诱因有哪些?喝粥养胃,能够减轻症状吗? - 6

胃食管反流,属于消化道疾病,而咱们同胞中,存在着喝粥养胃的认识。那么,喝粥能不能帮助减轻胃食管反流的症状呢?喝粥给人的印象是容易消化,但是,粥的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喝粥会导致食管下段的括约肌张力降低,喝下去的粥,在胃内的排空时间较短,对胃酸的中和作用较低。因此,经常喝粥可能会加重反酸及烧心的症状。而且,长期喝粥,可能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引起营养不良。因此,喝粥无法控制胃食管反流症状,甚至会诱发或加重病情。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关注。专业人员以科学与人文视角观察健康,包括快报、细节、提醒、释疑、观察、观点、史话等系列,内容为作者魏宏岭及团队原创作品。拒绝未经许可的一切形式的盗用及转载,否则将依据相关法律予以追究。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