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30日 21.8°C-24.1°C
澳元 : 人民币=4.86
达尔文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石家庄突然取消全员核酸事件:打响第一枪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组图)

2022-11-17 来源: 桌子的生活观 原文链接 评论6条

01

石家庄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从昨天开始,网上就有很多人爆料说,石家庄的防疫有重大变化。

一些免费常态化核酸检测点忽然取消了,许多商场和公共场所并不需要24小时核酸,只看绿码就行。

石家庄一天新增快500个,但一些学校和幼儿园依然可以通知开学,并没有一刀切全部停课,连全员核酸也停了。

一时之间,石家庄被顶上热搜第一。

许多网友不负责任地猜测说,石家庄彻底放开了,石家庄成为了试点城市。

有人害怕,如果拿石家庄试点,那与病毒共存会有什么结果?

有人开始担心,要是“放开”了,产生医疗挤兑,该怎么办?

更多人不解,在这么多感染人数的情况下,放松管控,这个时机是否合适?

一时间,恐慌、支持、反对……各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

关于石家庄已经“放开”“躺平”的讨论,甚嚣尘上,在网上吵得沸沸扬扬。

石家庄之外的人在网上争论“放开”还是“躺平”,但身在石家庄的人,纷纷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立场。

网上有一张截图,当幼儿园恢复上课之后,很多家长在群里接龙,给孩子请假。

石家庄突然取消全员核酸事件:打响第一枪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组图) - 1

石家庄突然取消全员核酸事件:打响第一枪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组图) - 2

腿疼、胳膊疼、牙疼……

什么理由都有,至于是真疼,还是害怕感染,只有家长自己心里清楚。

还有石家庄的多家药店莲花清瘟被卖断货。

石家庄突然取消全员核酸事件:打响第一枪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组图) - 3

他们囤的药,不仅仅是莲花清瘟,还有止咳糖浆,布洛芬等,和感冒相关的药都被囤下。

石家庄突然取消全员核酸事件:打响第一枪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组图) - 4

网上的呼吸机被炒到高价,感冒药的股票又被拉到一个新的高度。

那么,石家庄真的像那些网友说的,彻底放开了吗?

其实并不是。

很快,石家庄政府就发布了一封《致全体市民的一封信》,解答公众的疑惑。

其实石家庄并没有放开,只是在配合和严格执行中央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

石家庄突然取消全员核酸事件:打响第一枪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组图) - 5

“20条”规定,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除了重点人群和重点单位,将不会再扩大核酸检测范围。

而石家庄取消全员强制核酸制度,也是合情合理。

石家庄突然取消全员核酸事件:打响第一枪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组图) - 6

除此之外,公开信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

坚决防止“一刀切”“层层加码”“一封了之”、“对划定的高风险区,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管理。”

石家庄突然取消全员核酸事件:打响第一枪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组图) - 7

这说明什么?

除高风险区以外,其余地区将不再管控。

这一波,我觉得石家庄做得很好,没有经济压力的人喜欢被管控,被封在家里,但还有很多人要工作,要养活一家人,他们没有更多的钱支撑下去。

对于石家庄的做法,网友们不断夸赞说:

石家庄再也不是一个没有存在感的城市,而是妥妥的“国际庄”。

02

不仅仅是石家庄,在“20条”推出以后,越来越多地方,开始响应。

陕西镇坪,福建福州,江西广昌,吉林延吉、安徽合肥,还有上海多地都宣布取消全员核酸……

石家庄突然取消全员核酸事件:打响第一枪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组图) - 8

还有之前很多地方的机场和火车站,都宣布不再查看核酸。

石家庄突然取消全员核酸事件:打响第一枪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组图) - 9

可以预见的是,还会有更多地方,贯彻落实“20条”,逐步取消全员核酸检测工作。

不管你是恐慌、不解,还是嘲讽,这已经是大势所趋了。

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我们将来肯定会放开,只是时间的问题。

这三年,国家已经将我们保护得足够好了。

尤记得,2020年伊始,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一声令下,这个英雄的城市开始封城。

无数医护人员逆行而上,在那个天寒地冻的冬天,在那个阖家团圆的春节,开始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这场战斗,是以生命为代价,与死神赛跑的战斗。

那时候的我们,摸着石头过河。

那时的我国,受尽了国际上某些国家的冷嘲热讽。

欧美人享受着“自由”,集会、狂欢,仿佛病毒不存在。

可是彼时,疫苗还未研发出来,病毒致死率还居高不下,国家不敢,也绝不能,以人民的生命为代价。

更不敢像欧美国家一样,将弱势群体,当成“培养皿”,去硬刚病毒。

我们牺牲了无数医护战士,我们牺牲了无数基层民警和志愿者,我们用生命的代价,换来了三年喘息的机会。

但事实证明,这三年的成果,是巨大的。

在国外群体免疫,死亡率高居不下时,是我们国家的动态清零政策,为我们筑起了一道有利的防线。

从最开始的病毒,到后来传播性更强的delta,再到奥密克戎以及它的变异种,病毒的毒性一次次变低。

而在这3年里,全国人民注射了新冠疫苗,所有的新冠治疗免费,我们建立方舱医院,研制新冠特效药,大量招聘和培养医护工作者,做好了一切可以做的准备工作。

为什么西方这么恨我们?

因为在他们被当成器皿去培养病毒,在他们被病毒折磨得家破人亡的时候,而我们却牢牢管控,轻松避开。

而当病毒的毒性大大减弱,几乎都是无症状的时候,我们却慢慢探索逐渐放开的道路。

我们用无数的生命代价把病毒毒性降低,你们却只付出了这么一点的牺牲,所以这就是他们恨我们的原因。

有人形容说,如果中国放开了,那就表示人类和病毒的斗争是人类输了,这从侧面证明中国为了防疫到底付出和投入了多少。

我们用三年时间对病毒进行清零,成果巨大,但同样的,代价也极其巨大。

现在的病毒是S级,传播能力太强,不可能一下子被管控,也永远不可能被消灭。

这三年持续不断地高强度工作,基层工作人员、医护人员早已精疲力竭。

经济变成什么样,相信很多人都知道。

大大小小的企业倒闭,旅游、地产、餐厅、民航、影院等等行业受到重创,很多人一夜之间就失业了。

人民要生活,要吃饭,要赚钱,孩子要上学,被封控之后就大大受到影响,这导致民众的配合度下降,心生怨气。

还有很多人是“既要又要”型。

既要经济好,又要疫情封控好。既要能保证工作,又要自己能出去玩耍。既要自己感染了居家隔离,又要别人感染了拉走隔离。

可是,这怎么可能?

百姓难,基层的防疫人员难,我们的国家更难,只是很多人看不到。

实际上,我们能想到的一切和想不到的一切,国家都正在做。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国家计划在每个省建立最少2-3家方舱医院,未雨绸缪,确保疫情一旦发生时,能迅速启用。

此外,大力培养储备医疗人才等措施,都意味着,我们国家正在用最大程度的努力去保护我们的国民。

中央最新出台的“20条”,只要你仔细研读就会发现,那不是要“躺平”,而是要在民生、经济和基层负担中,进行一个中和。

是,病毒的毒性是降低了,但还没低到可以放开的水平。

只是,我们逐渐把防疫的重点,从防感染,变成防重症、防病死。

未来,形势不断变化,我们国家的防疫政策,也会不断调整。

但可以肯定的是,过去3年那种防疫模式,会从今天开始翻开一个新的篇章。

03

昨天,在石家庄政府公开信里有一句话刷屏我的朋友圈: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这句话,读完心有戚戚。

在之前,我们国家把病毒封控住,在社会层面上进行清零,于是很多人可以放心地出去浪,可以开心地玩耍,甚至连口罩都不想戴。

因为被保护得太好,以至于太多人忘记了,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做了他们能够做到的一切,我们也要轮到我们自己为自己做一些行动了。

我们不能总生活在温室里。

在这个后疫情时代,我们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不要给国家拖后腿。

石家庄突然取消全员核酸事件:打响第一枪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组图) - 10

疫情三年,我们的国家太难了。

趟过了那条无人知道深浅的河,摸索出有效的防疫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伤亡。

“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三年时间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

现在,我们需要探索出一条新的,更切实有效的路。

这可能是一条悲壮的道路,也可能是有一定代价的道路,更是一条需要全民配合的道路。

但我始终坚信,我们的国家不会将任何一个人的生命,置于危险之下不顾。

担忧、不解,这是人之常情,但我希望我们所有人替自己考虑的同时,也多替国家想一想。

这一次,是石家庄和一些城市走在了全国的先列。

不管结果如何,我都祝福它能顺利摸索出一条道路,为这场抗疫之战,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6)
土澳居民Hr9d6
土澳居民Hr9d6 2022-11-18 回复
怎么说都是对的😂
土澳居民凸凹
土澳居民凸凹 2022-11-18 回复
tokie
tokie 2022-11-18 回复
为了让群众彻底打消顾虑,下一步再宣传一下得了新冠肺炎,不仅得重症概率比中彩票头奖还低,其实在某些层面还可以强身健体,帮助身体提高免疫力。
Lucky-季节
Lucky-季节 2022-11-17 回复
真是服了,静默管控天天喊管控没班上,没工资,现在容许正常出入 有怕感染,如果每个人 戴好口罩勤洗手,还怕啥。
齹齹
齹齹 2022-11-17
病毒被妖魔化了 现在你让他们走 他们也不走 怕万一真中了 会被街坊邻居搓脊梁骨的 呵呵
陳man少
陳man少 2022-11-17 回复
总感觉孩子赌气一样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