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6日 25.7°C-27.1°C
澳元 : 人民币=4.79
达尔文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插胃管时患者出现呛咳、紫绀,一定是误入气管吗?未必

2017-04-27 来源: 华医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插胃管时患者出现呛咳、紫绀,一定是误入气管吗?未必 - 1

作 者 / 纳洛酮       来 源 / 华医网

导 


插胃管时患者出现呛咳、紫绀,护理人员要做好临床综合评判。

案例

护士小李:


昨晚夜班时接诊一个服安定中毒的中年男子,拟洗胃,但插胃管时不顺利。当时用的是从口腔插管的方式,每次插管时,胃管刚一进到咽喉部,患者就出现了剧烈的呛咳、挣扎、紫绀等情况。该患者体型肥胖,脖短,颈粗,有舌后坠,经口试插三次均未获成功,患者家属意见很大。


搭班医生说是插管时出现呛咳、紫绀,护士就要立即拔出胃管,可我当时觉得患者出现呛咳、挣扎的情况,胃管也不一定就是插进气管了,有心再试,医生和患者家属都不愿意,最后患者转院了,很是挫败。


想问问大家,插胃管时这个患者出现呛咳、紫绀,就一定是误入气管了吗?


分析

教科书中指出:插入胃管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等,表明胃管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胃管。


案例中的患者插管时出现了呛咳、憋紫,操作护士第一反应也是误入气管,只好赶紧拔管,但每次插管都出现呛咳、紫绀,这种情况就一定都是误入气管了吗?


该患者插管管过程中出现呛咳、紫绀,不一定都是出现误入气管,还有可能是插管刺激造成气道狭窄或气管痉挛导致。


患者插管时出现紫绀、呛咳,不仅与误入气管有关,舌后坠,肥胖患者气道狭窄,也是插管困难的重要因素。该患者呼吸道本就狭窄,再加上粗大的洗胃管介入,如果不是误插入气管,也势必会造成呼吸道更加狭窄,从而出现缺氧、紫绀等情况,这种情况下,就要慎重对待,换个思路会更好。


每次插管,患者都出现呛咳、紫绀,经口插管不行,经鼻插管是否能够克服这种情况?还有,胃管插前充分润滑了吗?


临床应对

1、误入气管


属于插管严重并发症,有研究称这一并发症的发生率达到 15%,其发生频率可随咽反射减弱或神志清醒程度降低而增加,须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新插管。


2、舌后坠造成的气道狭窄


舌后坠病人仰卧时,由于重力作用,舌根后坠更加严重,后坠的舌根堵住了口咽部通道。按常规的昏迷病人先仰头后托头插管法虽可增加咽喉部通道弧度,对无舌后坠的昏迷病人有效,但对舌后坠病人却不能奏效,因为弧度增加并不能解除口咽部受堵;相反,病人头后仰时舌后坠更加明显,胃管更难插入。

   

a.可采取侧卧位拉舌插胃管法:即病人取侧卧位,根据解剖原理,右侧卧位利于胃管插入。当胃管插入约12~14cm(口咽部)感到有阻力时,助手用拉舌钳将病人舌头拉出。此时病人口咽部通道开放,操作者即可顺利将胃管穿过口咽部,若病人牙关紧闭,可先用开口器助其开口,再用舌钳将舌头拉出,拉舌动作宜轻、稳,舌头拉出时应迅速将胃管插入,以缩短拉舌时间,拉舌过久、过紧,易致舌尖破损、出血。对脑出血急性期、蛛网膜下腔出血伴颈项强直等头颅活动受限的病人,活动头部会造成病情加重者,侧卧位拉舌插胃管法也同样适用。

  

b.改经口插管为经鼻插管:插管前充分润滑胃管,用液体石蜡棉球充分润滑胃管至所需插入全长,要避免临床那种以水润滑胃管的懒省劲做法,以顺利完成操作。插管方法:在吸气末瞬间迅速下管会更加顺利。以手持管法插管,比用止血钳或镊子夹住胃管插管,更有手感。沿选定的鼻孔插入胃管,先稍向上而后平行再向后下(胃管前端沿着鼻腔前壁方向进入鼻腔后再转往后壁方向)缓慢轻轻地插入,插入 14~16 cm(咽喉部)时,嘱病人做吞咽动作,吞咽时顺势将胃管向前推进,直至预定长度。插管时动作轻柔,以免造成患者鼻粘膜损伤。

 

3、气道痉挛


为减轻对鼻部和咽部的刺激,预防患者气管痉挛,可以用润滑麻醉剂(2%利多卡因和适量石蜡油)滴0.3ml于一侧鼻孔、0.5ml于舌根部,并涂于胃管前10cm处,可减轻对患者刺激。


参考文献

1、 基础护理学/李小寒等主编.—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

2、 罗伟燕等.利多卡因局麻咽喉部在留置胃管中的应用.现代临床护理,2011,10(4)29-30.


>>>觉得文章不错,请在文末点赞支持<<<

距离2017年初中级职称考试不到一个月,华医题库汇集资深教育团队倾力打造,高级职称题库109科、初中级职称题库118科,基本实现了全面覆盖。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马上下载试用!

购买咨询请加华医小助手为好友:

插胃管时患者出现呛咳、紫绀,一定是误入气管吗?未必 - 2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华医题库App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