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8日 18.5°C-21.1°C
澳元 : 人民币=4.82
达尔文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央美毕业展遭质疑,抄袭成创作捷径?

20天前 来源: 搜狐时尚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大家都恨抄袭,但逮着有相似造型或元素就说抄袭,是真的有点过分了。

央美作为国内顶级艺术类院校,树大招风不是说着玩的。最近央美毕业展正如火如荼,不少学生的毕业设计出圈成为“网红”作品。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作者:王天志

与欣赏一同而来的还有其他声音,“鉴定抄袭”就是其中一种。

有网友指出王天志的作品《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是抄袭已故艺术家黄永砯先生创作于2012年的作品《马戏团》。

黄永砯先生的作品《马戏团》

《马戏团》中的动物被巨手中无形的线操纵,进行着无声的表演,鲜红织物蒙着的脖颈上没有头颅,视觉冲击力极强。

《马戏团》中的鹿

《马戏团》其实是世界著名也极具争议的P.T.BARNUM马戏团的延续,只不过其中表演的人类和其他动物变成了无头的动物标本——没有头,也就不用思考,隐喻了当时人类自身面临的许多困境。

黄永砯先生与《马戏团》中的动物

正是这种“无头”的设计,让不少网友认为王天志的作品《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有抄袭的嫌疑。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布展前

根据王天志本人对作品的解释,《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主要反映的是中国传统家庭关系中的困境:子女看不到父母面临的困境,父母对子女遇到的问题也有着一定的忽视。

造成这种困境的,就是沟通——缺乏有效沟通,这就是“无头”设计的隐喻。

焦黑的煤炭就是他们所遇到的困境,父母“高高在上”看不到孩子们被煤炭染黑,子女也处在一个较低的姿态,看不到父母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即作品名中的“高堂明镜悲白发”。

这种困境是中国几年前年的文化积淀造成的,该作品是作者对这种家庭关系的一种反思。

没有有效沟通,或者直接回避沟通,是这种困境产生的主要原因。

人们关于“抄袭”的鉴定和讨论,其实就是对于“无头”的设计,认为就是“抄”黄永砯先生的《马戏团》。

作者本人在对此也是懵的。

他从小就喜欢动物,并且开始做动物模型和标本,之后的创作也多是这方面的内容。

王天志作品,图源:王天志

制作中的毕设作品,图源:王天志

对于“抄袭”的鉴定,有很多网友也为此鸣不平:难道断头设计只能第一个人用,后来者全要被认为是抄袭?

作者本人则表示这种视觉呈现上的相似也许是必然的,也就是艺术家之间的审美相似。

其实因为怕整个装置作品体积太大,无法正常布展,王天志做了两手准备:只展示部分作品,或者用备选方案。

王天志毕设备选作品,《瓦松》,图源:王天志

不过还好顺利参展,并且成为了一个“网红打卡点”,只是也招来了一些不太好的评价。

数艺君想说的是,同一个视觉设计在不同的作品中往往蕴含着不同的含义和目的,具体的表达意图不尽相同。

比如这种“无头”设计,有的可以象征失去方向、控制或身份的缺失,反映出现代社会中人们面对的迷失感,或是对自由与束缚、生命与死亡等哲学议题的探讨。

有的是强调纯粹的形态美,符合现代设计中的极简主义美学,通过简化形态达到视觉上的冲击力和艺术效果。

也可以是一种社会批判,讽刺现代社会中人性的异化、消费主义对自然的剥削,或是权力结构中的“无声”群体。

大家维护原创的想法和行为是好的,但“鉴抄”不能如此简单粗暴。

无独有偶,关于央美毕业展“抄袭”的声音还不止这些:还有人觉得毕业展的主视觉设计,也是抄袭的。

央美毕业展动态海报

“心向往之”是今年毕业展的主题,也是主视觉设计中路标的含义:纯蓝的背景和动态的文字组成了蓝的天和白的云,学位帽象征着青春绽放,转动的路标指引着学生们未来的方向。

而有人觉得这种设计是抄袭武藏野美术大学2018年的毕业展主视觉设计。

武藏野美术大学2018年的毕业展海报

这……可以说央美的这个设计没有新意,但抄袭好像确实谈不上?

路标作为一个常见元素,在许多设计中都有使用,如果因为在作品创作中使用了同一对象就要被视为“抄袭”,那这世界就真的要大乱了。

甚至有人说这是因为设计者拥有“央美武藏美双学位”才会有这种视觉呈现……

一直以来爆出的各种“抄袭”事件确实让网友们气愤,才会有这种草木皆兵的感觉。维护作品的原创价值和产权保护确实是一件需要每个创作者认真对待的事情,但是如何界定“抄袭”还是需要严肃论证。

简单的模仿是抄袭。

比如在整体构思、布局、图案、颜色搭配等方面与原作品几乎完全相同,没有显著的个人创新或改变,这种简单的复制和模仿是可以直接被认为是抄袭的。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在表现形式上有所区别,但是其核心创意、独特设计元素或解决问题的方法直接来源于另一个作品,这种也可能构成抄袭。

但只是有着相似的非独特设计元素和视觉表达,不应该被认为是抄袭。

同时还应该明确一点:设计师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模仿或临摹都是必经的一环。

因为创新并不能凭空出现,模仿是创造力的源泉。就刘慈欣说的那样: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对《2001:太空漫游》最拙劣的模仿。

相信没有人会说刘慈欣的作品是抄袭。

模仿、改进、创新是一条完整的创作路径,在模仿的过程中逐步改进,最终就会实现创新。

希望大家可以从那些成功的作品中学习到更适合自己的创作技巧和方法,从而打造出受市场和观众认可的,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品~

文章来源:数艺设

本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和分享

如若图文资源侵犯您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添加小浪郎(注明来意),欢迎进群交流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