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9日 30.1°C-31.2°C
澳元 : 人民币=4.86
达尔文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郑谷《菊》作品赏析

2023-07-15 来源: 历史资料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郑谷是唐朝末代诗人,《全唐诗》中,郑谷的作品共收录了327首。郑谷从小好学,据说他七岁就能作诗,可见其才华十分出众。只是郑谷没有生在盛唐,他经历了唐朝的灭亡,心中多有悲愤,自己想要为国建功立业的理想也未能实现。这次,我们准备和大家一起欣赏下郑谷的作品《菊》,通过这首诗,也能对郑谷性格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郑谷《菊》作品赏析 - 1

1、《菊》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郑谷《菊》作品赏析 - 2

2、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咏菊的诗,虽然全篇看不见一个“菊”字,却一句句均未离开菊。从菊地貌不惊人,写到人们爱菊,进而写菊花的高尚品格,点出他咏菊的主旨。

菊,仅从其枝叶看,与蓬蒿这类杂草有某些类似之处。那些五谷不分的公子王孙,是很容易把菊当作蓬蒿。诗人就告诫他们,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透露出对王孙公子的鄙夷之情。

郑谷《菊》作品赏析 - 3

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和赏菊的习惯。诗人提起这传统风俗,就是暗点一个“菊”字,说明人们与王孙公子不一样,对于菊是非常喜爱和尊重。

瓦松,是一种长在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而菊花却长在沼泽低洼之地。两者对比,菊花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瓦松虽身踞高位,却毫无用处,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

诗人借“咏菊”来表明对权贵的蔑视和嘲笑,这是我喜爱这首诗的原因。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