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30日 25.6°C-26.2°C
澳元 : 人民币=4.86
达尔文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电摇、烂梗、爆炸文学…这届小学生说的话我听不懂

2023-03-17 来源: ZAKER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前段时间亲友聚餐,正在上小学二年级的亲戚小孩得意问我:" 你知道 ' 九转大肠 ' 是什么梗吗?"

虽然也是常年 5G 冲浪的选手,但我对网络热梗真不熟 ……

后来问了我们号 8G 冲浪的美少女,她说,大概是十年前《顶级厨师》节目里,有位选手在做九转大肠的过程中没有洗干净,保留了原味,而评委不得不尝,只好吃出表情包。

电摇、烂梗、爆炸文学…这届小学生说的话我听不懂 - 1

这个梗也太冷门了吧,现在小学生都不用做作业的吗?

我后来留意小区小学生们的日常交流,也是各种 " 加密语言 ":鸡你太美、你这个老 6、奥利给、芭比 Q 啦 ……

好像离开梗就无法说话,且不分场合。有老师上课说到 "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 的时候,班里男生听到 " 奇 " 就开始笑得很大声。

电摇、烂梗、爆炸文学…这届小学生说的话我听不懂 - 2

拴 Q、666、挖野菜,小朋友们甚至把网络用语写到了试卷上。

电摇、烂梗、爆炸文学…这届小学生说的话我听不懂 - 3

除了烂梗,小学圈里还开始流行一种 " 爆炸文学 "" 鞭炮文学 "。

这是一种由小学生意淫出来的超浮夸校园恋爱文学,结尾一般会有 "XX 都炸了 " 这样的陈述。

电摇、烂梗、爆炸文学…这届小学生说的话我听不懂 - 4

特点是情节特别离谱和尴尬,人物关系和对白动作都尬得让人头皮发麻,没十年脑血栓都写不出来的水平。

电摇、烂梗、爆炸文学…这届小学生说的话我听不懂 - 5

来源:迷惑行为大赏

至于动作猥琐的电摇,也取代了《孤勇者》成为小学生课间最新接头暗号。

电摇、烂梗、爆炸文学…这届小学生说的话我听不懂 - 6

大部分孩子对梗没有分辨能力,不会溯源出处也不关注好坏,只是跟风学样,不知不觉便成了网络文化的线下传播者。

老师摇头,家长叹气,教育专家痛心疾首,主流媒体也开始重视这个问题。

电摇、烂梗、爆炸文学…这届小学生说的话我听不懂 - 7

电摇、烂梗、爆炸文学…这届小学生说的话我听不懂 - 8

" 梗小鬼 " 是怎么养成的?

我可以理解主流媒体和家长们对小学生 " 满口烂梗 " 的抵触和恐惧,但其实不至于太焦虑。

在没有 " 鸡你太美 " 的年代,你会发现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们,对着一个 " 屁 " 字反复狂笑,刚把话说顺溜的小男孩们满口国粹 ……

电摇、烂梗、爆炸文学…这届小学生说的话我听不懂 - 9

这是孩子们正在经历污秽语言的敏感期,当然也是需要管理和引导的,但远远没到 " 这一代完了 " 的地步 ……

" 梗小鬼 " 的出现,算是一种文化现象,其中支流庞杂。

有一部分梗,孩子从概念上就知道它们是 " 低俗 " 的。也正因为如此才乐此不疲地使用,这和传统上的污秽语言敏感期在本质上是同构的。

如果看到大人的态度表现得和平时不一样,愤怒、惊讶、好奇、大笑,孩子也会觉得更加有趣,然后变本加厉。

电摇、烂梗、爆炸文学…这届小学生说的话我听不懂 - 10

移动互联网时代,敏感语言实现了赛博化,内容从屎尿屁、生殖器变成了 " 饭圈式 " 的和对陌生人的刻薄。

电摇、烂梗、爆炸文学…这届小学生说的话我听不懂 - 11

这些带有一定 " 禁忌性 " 的梗,实际上是取代了脏话,变成了孩子们的一种社交货币,一种表示自己 " 成熟 " 的方式。谁不用梗,就要面临社交上的疏离甚至排挤。

另一部分梗的低龄使用,明显是无意识的。

正如官方媒体所指出的,当一个 7 岁的孩子习惯性地说出 " 海王 "、" 雌竞 " 等看似高大上的概念时,这其实是比屎尿屁等低俗内容更可怕的信息污染。

电摇、烂梗、爆炸文学…这届小学生说的话我听不懂 - 12

大部分小朋友并不会真的理解什么是 " 海王 " 或 " 雌竞 ",是成人的舆论环境出现了向下渗透,这是很吓人的。

电摇、烂梗、爆炸文学…这届小学生说的话我听不懂 - 13

问题并不在于这些被传播的理念本身正确与否,而是少年儿童的心智水平是否合适去参与这些 " 高级 " 的话题,是早早地将孩子们包裹进信息茧房是否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欢迎回到现实世界

我想更多时候,批评的矛头不应该指向孩子。

小朋友的天性中就有一部分是渴望成长,渴望去接触属于大人的 " 新世界 " 的,而那些被指明对他们来说过于成熟的东西,比如黄色影响、脏话、血腥场景,看起来都会更像是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电摇、烂梗、爆炸文学…这届小学生说的话我听不懂 - 14

" 梗 " 也是同理,那些连家长都看不懂的梗,似是而非的 " 高大上 " 的概念,网络世界中关注的目光 …… 都对小朋友有致命的吸引力。

谁的少年时代都是如此,记不记得千禧年初,QQ 好友列表被 " 火星文 " 签名支配的年代?

你我也曾经是后备的 " 梗小鬼 ",期待着自己被新世界选中,听到来自亚空间的低语。

据说火星文最早就起源于台湾省的中小学,学生们用自创的 " 文字 " 进行加密聊天,以免被老师家长破译。

后来传到香港、内地,火星文在冲浪少年之间风靡一时,网络上甚至出现了 " 火星文转换器 "。

电摇、烂梗、爆炸文学…这届小学生说的话我听不懂 - 15

还有 886、7456、偶、稀饭 …… 还有那些为虐而虐的青春疼痛文学,堕胎车祸三角恋,失恋误会难相见,正好对标如今的 " 爆炸文学 "。

那时候师长们也曾痛心疾呼,激烈反对这种 " 夹生饭 " 的表达方式,认定青春文学荼毒学生,担心民族书面语言被冲击。

电摇、烂梗、爆炸文学…这届小学生说的话我听不懂 - 16

事实是,火星文早就过气,网络语言每年批量更新,青春玛丽苏文学成了笑话。

相比起刷网梗,我更痛心的是老家的孩子也开始男晒 AJ 打游戏女生美妆没事就拍手势舞小视频。

自娱自乐是无所谓,问题他们生在一个几十万人挤高考的省份(就是那个誓师大会上因为表情夸张被一部分人群嘲的正能量女孩的省份),而且不少孩子家庭条件并不允许让他们永远过着现在这种奶头乐的生活 ……

电摇、烂梗、爆炸文学…这届小学生说的话我听不懂 - 17

看他们开开心心地走在没有未来的路上,尤其痛心。

所以真正需要规范的,是整个社会的信息流。

一方面,尽可能做到信息的分层分级,避免那些刻意或无意的信息流向低龄儿童。

另一方面,这个时代的家庭教育需要为互联网信息预留一道 " 防火墙 "。

告诉孩子网络世界上的帅和酷、叛逆与赞美都是另一个次元的东西,次元壁可能会在某些地方被打破,但他们需要在 " 冲浪 " 的时候学会保护自己,学会随时抽离出来回到现实世界——

他们觉得 " 电摇 " 和 " 手指舞 " 很酷,那就让他们看看街舞的托马斯全旋有多炸;他们觉得网梗有趣,那就告诉他们其实古人的表达方式更有趣。

电摇、烂梗、爆炸文学…这届小学生说的话我听不懂 - 18

让他们知道,真实世界,才是他们生活的地方,有父母和老师引导,有真实的温暖和保护,有家。

E 姐结语:

" 网梗 " 本身并不是多可怕的东西,就像网游、录像厅或者更早时候的迪斯科和流行音乐一样,早年总有家长觉得孩子进了台球厅就完蛋了,但可怕的真的是台球吗?

当然不是,如果现实没有温度,学校冰冷枯燥,孩子会去他们能找到的任何一个缝隙里躲起来,然后舔舐自己。

让家里有温度,学会与孩子和解,才是解决的办法,只讨论取缔台球是没用的。

网梗的问题同样如此,禁止现有的 " 网梗 " 是没用的。

我的建议是,下次听到小朋友说 " 听不懂 " 的语言时,别太紧张,冷静地反问 " 你知道这个梗是什么意思吗?" 或者 " 你知道这个梗是怎么来的吗?"

然后一起探究出处,把孩子从虚无的网梗拉回现实,让他们认识到,真正的 " 新世界 " 是什么样子,才是正理。

今天的深夜话题是:

你遭遇过小学生的烂梗攻击吗?

来评论区说说吧 ~

- 今天头条の主笔 -

你的小仙女 E 姐,睿智的河马君,思考的菜籽

值日生:菜籽 美术:树懒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