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1日 25.7°C-27.1°C
澳元 : 人民币=4.82
达尔文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1936年,一美国女子携熊猫出中国,海关:这是什么?她说:小狗

2022-10-16 来源: 搜狐宠物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社会制度不是突然间形成的,它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每当有问题出现,相应的解决方法也会随之出现。

在现代文明尚未发展起来的中国社会,西方国家可谓是钻了不少空子来抢夺我们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文物、矿产资源、经济资源,还包括一些生物资源。比如我们的国宝熊猫,就有过一段黑暗的被外国人肆意伤害的岁月。

1936年,一美国女子给小熊猫化了丑陋的妆容过海关,说这是她收养的一只外形奇特的小狗。海关见状并未过多询问,便将其放行。谁曾想,这只小熊猫到了国外后竟被拍出上万美元的价格!

初识熊猫

西方世界是没有熊猫这种动物的,西方人对于熊猫的认知,起源于100多年法国传教士的发现。

一百多年前,法国传教士戴维来到了中国并居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在中国游历的过程中,他听闻四川有很多奇特的动物,且其中不乏很多鲜为人知的珍稀物种。出于猎奇心理,这位传教士从上海专门跑到了四川,试图一探究竟。

1869年,戴维在四川碰到了一户李姓人家。这家的墙上挂了一个黑白相间的动物皮,这是一种他从未见过的物种。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戴维上前与这户人家交谈。对方见他是个外国人又对此颇有兴趣,便给他普及了知识。当地人称呼这种黑白相间的动物为“竹熊”、“白熊”,他体型庞大但性格温和,不伤人,以吃竹子为生。

戴维听后很是激动,他觉得这一物种拓展了西方生物界的边界。随后,戴维雇了20个当地村民捕猎这种动物。没过多久,猎户们就送来了第一只小白熊。

可惜,为了便于携带,戴维把小白熊弄死了。随后,他们又捕捉到一只黑白相间的熊猫。这一只让戴维很是喜欢,他精心喂养一段时间后准备将它带回法国。

可惜,戴维并不会照料熊猫。因路途遥远又饮食不当,这只熊猫在半路上就去世了。戴维痛心将它作为标本送回法国,后存放在巴黎的国家博物馆展出。

展出时,博物馆为其正式定名为“大猫熊”,后被人们称为大熊猫。这只熊猫标本的出现,在西方世界引起了巨大轰动,也吸引了一大批西方探险家。

自此,熊猫一族迎来了被屠杀、被买卖的高潮。

跨境捕猎熊猫

四川是熊猫的高产地,西方世界的猎奇家在看到那个熊猫标本之后,纷纷来到四川捕猎大熊猫,试图摸清楚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1936年,服装设计师露丝与新婚丈夫威廉结婚两周后,一同前往中国寻找大熊猫。在此之前,威廉曾活捉过一条极为罕见的科莫多龙。

这一辉煌战绩,让威廉在探险界内名声大噪。威廉是一个狂热的猎奇家,他疯狂痴迷于探寻一些罕见的物种和自然现象。威廉的这种狂热,让他的新婚妻子也受到了影响。

两人到达上海时,威廉突发疾病去世了。刚结婚便丧偶的伤痛让露丝一度难以接受,可平静下来之后,她决定完成丈夫的遗愿,继续前往四川寻找大熊猫。

为了便于行动,露丝又找了一个队友,对方是比自己小10岁的美籍华人杨昆廷。两人到了汶川,设陷阱、抓熊猫。终于,在11月时,杨昆廷从树洞里抓到了一个毛茸茸的小熊猫。露丝看到这个可爱的小动物十分激动,他们以杨昆廷妻子的名字给小熊猫取名“苏林”。

当时,国人尚未重视对大熊猫的保护和研究。这一处空白,让熊猫遭受了很多无妄之灾。

出海关的时候,露丝给小熊猫画上了丑陋的妆容,还在出海关的申请单上说这是自己收养的一只外形奇特的小狗。

海关人员看了一眼后未觉奇怪,便将露丝放行。美国海关那边,露丝拿了不少钱打点关系。就这样,小熊猫苏林到达了美国。

保护法的出台

苏林到达美国后轰动了美国社会,露丝觉得自己的目的达到了。露丝公开表示,价高者可得苏林。这场拍卖式的熊猫交易,就这样赤裸裸地摆上台面。

最终,苏林以1.4万美元的价格被芝加哥的动物园买走。美国人为了参观这只奇怪的物种,纷纷涌进动物园参观。那时,该动物园一天内接待的游客数高达4万余人。

露丝见熊猫买卖如此赚钱,又与他人合作弄来了一只成年的雄性熊猫。可惜,美国人对于熊猫的习性一无所知,他们无法照顾好熊猫的日常生活。在美国人眼里,熊猫只是一个玩具,不是一个需要珍视的生命。

一年后,苏林因吃了橡树卡住喉咙去世。那只成年雄性熊猫,也因未受到妥善照料而去世。除从之外,还有不少猎奇的西方人来到中国肆意捕杀熊猫,只为当作炫耀的资本。而那个买卖熊猫的女人露丝,最后在纸醉金迷中死在一家旅馆。她的人生,算不上善终。

1988年,中国终于推出了《稀有动物保护法》,将大熊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对于偷猎的行为给予严惩。又因熊猫只有我国才有,我们将熊猫视为国宝。

如今,大熊猫们得到了保护和科学的照顾,数量也有了稳定增长。那些令人痛心的偷猎行为,也渐渐消失。

小结: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向来不是一句口号。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意味着自然生态范围的缩小。如何在不断地社会发展中寻求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始终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持久性话题。

在这个地球上,像熊猫这样珍贵、稀少的动物还有很多。如何采取合适的措施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需要全人类进行思考。保护环境和动物,归根结底是对生态的保护,也是对我们生存家园的保护。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