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3日 23.5°C-25.1°C
澳元 : 人民币=4.83
达尔文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表里寒热互相联系,形成的诸多病证中,这4种究竟该如何辨证施治

2022-04-19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我们经常会从一些中医书籍里面,看见很多医家对患者的诊断,很多时候都会提到是什么寒邪病证,或者是什么内在里证。

中医对疾病的这种表达,很明显与西医是不一样的。

中医对病因病机的表达,是宗法自然的,有“天人合一”的境界。

那么,中医学里面所说的“寒热”和“表里”,到底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

表里和寒热,实际上都是体内阴阳的演绎,他指出了病变所在的位置,也表示了病情发展的变化。

表里,“表”是在体表,那么“里”,就是指内在的脏腑。

表里寒热互相联系,形成的诸多病证中,这4种究竟该如何辨证施治 - 1

因此一些患者出现的发热、头痛、四肢酸软等,以及是否有汗或者无汗,这些都是表证。

但是如果出现腹痛腹泻、胸闷烦躁等病症,这些症状均属于体内者为里证。

寒热病邪所导致的症状,是我们人体最容易出现,也是最明显的症状之一,寒证的患者通常会出现手脚冰冷,尤其是喜饮热汤,面色也会略显苍白等;

表里寒热互相联系,形成的诸多病证中,这4种究竟该如何辨证施治 - 2

而热证的病人,恰好相反,口渴饮凉,烦躁潮热,面目红赤,舌苔也会黄糙,小便短赤等。

表里是病位,寒热是病因,但在辨证施治的过程中,不仅是要区分表证、里证、寒证、热证的单一模式。

更重要的是,表里寒热的病因和病位容易相互渗透与叠加,这样一来,病证就会比单一证型要复杂许多。

一般来说,这种符合证型,主要有四个。

一、表寒证

这是由于外在的寒邪侵袭肌肤体表的病症,患者大多会表现的恶寒重、发热轻,伴有头身的疼痛,并没有明显的汗出。

因为寒邪袭表,体内的卫阳之气受到损伤,不能温暖肌肤而出现害怕寒冷,此外体内的正邪两气相互斗争,阳气被遏制引起发热。

寒邪凝滞会阻闭经脉,经气不通导致患者出现头部和身上的疼痛,而且寒邪具有收敛的特性,会让体表的毛孔腠理紧闭,也就不会有明显的汗出症状。

表里寒热互相联系,形成的诸多病证中,这4种究竟该如何辨证施治 - 3

对于表寒证来说,其实还可以细分,可以分为表实寒证和表虚寒证。

表实寒证一般以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鼻流清涕为典型症状,因此需要采用发表散寒的方法治疗。

最具代表性的方剂便是医圣张仲景的麻黄汤,药用“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杏仁七十枚”等。

而表虚寒证,最典型的症状主要是头痛发热、自汗恶风、鼻鸣鼻塞。

因此在治法上需要疏风解表,最具代表性的方剂便是医圣张仲景的桂枝汤。

表里寒热互相联系,形成的诸多病证中,这4种究竟该如何辨证施治 - 4

药用“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等。

二、表热证

热邪不同于寒邪,表热证主要是因为外感热邪所引起的病证。

患者会有明显的发热,汗出,头痛,口干,甚至舌部的边缘或尖端处,会出现明显的红赤色。

因为热邪犯表,卫气被郁,热本来就是阳邪,所以会出现跟表寒证相反的症状。

恶寒轻,发热重。热性升散,会打开我们的腠理,出现明显的汗出,但是热邪上扰的同时,也会让一些患者出现明显的头痛症状。

对于表热证,依然还可以细分,大致可以分为风热袭表证和风热犯肺证。

风热袭表证,最主要的症状是头痛发热、微恶风寒、口干微渴。

而调治这种证型的方剂,大多会采用温病名家吴鞠通的银翘散。

表里寒热互相联系,形成的诸多病证中,这4种究竟该如何辨证施治 - 5

药用“金银花一两,连翘一两,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生甘草五钱,荆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等。

而风热犯肺证,最为典型的症状是什么呢?

主要有三大点,一是发热,但是发热不甚;

二是咳嗽;

三是口渴,但是微渴。

风热犯肺证的其他症状有可能会跟风热袭表证重叠,但“咳嗽”是风热犯肺证最具辨识度的症状。

因此这种证型需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大多会采用吴鞠通的桑菊饮。

表里寒热互相联系,形成的诸多病证中,这4种究竟该如何辨证施治 - 6

药用“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八分,苦桔梗二钱,甘草八分,苇根二钱”等。

三、里寒证

简单而言,就是内在的脏腑出现了明显的寒凉病症,这有可能是寒邪直接伤及脏腑所致,或者是体内的阳气不足,阳气虚衰,不能温暖脏腑所起。

患有此证的病人,会感觉到肢体的寒冷,静而少言,大便稀溏。

寒邪直接内侵脏腑会耗损阳气,又或者是因为体内的脏腑机能减退,不能温暖形体,所以引发病症。

比如长期生病的患者,或者年龄较长的人,因为脏腑的功能减退,不能化生更多的阳气,常常会表现出肢体的寒凉,或者脸色苍白无华。

寒属阴主精,因此一些患者会表现的静而少言。如果表寒证长时间没有医治,会在逐渐形成里寒病证。

里寒证要比表寒证复杂许多,至少包含中寒和脏腑内寒,可以细分非常多的证型。

但是里寒证的总体调治原则都是以温里散寒为主,代表方剂为《三因方》所载的附子理中汤。

表里寒热互相联系,形成的诸多病证中,这4种究竟该如何辨证施治 - 7

药用“炮附子、人参、炮干姜、炙甘草、白术各等分”。

方中所用的炮附子需要先煎1个小时以上,需要药液不麻口之后,再与其他中药同煎。

四、里热证

内在的里热亢盛,热邪内侵脏腑,热气蒸腾,所以患者表现出面红身热,又或者体内的阴液亏损,导致虚热内生,热邪伤及津液。

一般这种情况下,会引起患者出现口渴冷饮。

热属阳,阳主动,所以会出现暴躁不安,久久不能平息。此外体内的热邪伤津,阴液不足,小便会出现短赤,大便也会以干结为主。

里热证依然包含许多分支证型,但调理里热证的总原则是一致的,大都以清热泻火为基本原则。

代表方剂可以选用医圣张仲景的大柴胡汤。

表里寒热互相联系,形成的诸多病证中,这4种究竟该如何辨证施治 - 8

药用“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五两,大枣十二枚,枳实四枚,大黄二两”等。

其实表里寒热互相联系,除了这4种主要的证型之外,还可形成其他诸多病证。

比如表寒里热证、表热里寒证、虚寒证、虚热证等,而且每一种证型里还可以继续辨证分型。

而表里寒热仅仅只是中医八纲辨证中的一部分,就已经提现了中医辨证的博大精深。

【本文由“金兰中医学社”新媒体独家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