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2日 19.6°C-23.1°C
澳元 : 人民币=4.82
达尔文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给我多少次机会,我都会重走这条路——记速滑名将李奇时

2022-03-05 来源: ZAKER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新华社北京 3 月 1 日电题:给我多少次机会,我都会重走这条路——记速滑名将李奇时

新华社记者

" 有时候遗憾才能衬托它的美。" 李奇时说,北京冬奥会已经结束了一个多星期,在隔离期间她不时回忆起自己的第二次冬奥会,回忆起奋斗过的这些年。" 给我多少次机会,我都会重走这条路。"

距离梦想最近的一刻

2 月 19 日,北京冬奥会倒数第二个金牌日,在速度滑冰女子集体出发的半决赛中,状态上佳的李奇时以小组第三的成绩跻身决赛。在大约一个小时之后进行的决赛中,李奇时一度处在滑行队伍前列,那是她在本届冬奥会上距离个人最好成绩最近的时刻。可惜的是,在激烈的 " 混战 " 中她和别的运动员发生了身体接触,最终因为被判犯规在 16 名决赛选手中排在了最后。

在北京冬奥会周期,1000 米和团体追逐是李奇时的主项,这个赛季她才开始参加集体出发这个小项的比赛。作为一名中短距离选手,李奇时兼项集体出发既是为主项服务,也是为了挖掘自身潜能、寻求更多的突破口。在前两项比赛时,她感受到了主场作战的压力。19 日那天,她更能体会到享受比赛的感觉,半决赛也发挥得很好。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在决赛时就有了一些想法。

" 总想着能够提前占位,技战术更加主动一些,这样的弊端就是一直搅在人堆当中。但是,场面并非想象中顺利,那时我应该头脑更清醒些、及时更换战术,选择退到后面,节省更多的体能,全力拼搏最后的冲刺点。" 李奇时说," 集体出发我世界杯滑过三次,奥运会是第四次。在这个项目上是新人,缺少经验,没能拿到理想中的成绩。"

从第 27 到第五

在 2014 年索契冬奥会上,时年 20 岁的李奇时在 1500 米比赛中获得第 27 名。那时,从小练了 10 年短道速滑的李奇时转到 " 大道 " 还不到一年。初出茅庐的她说,来奥运会大开眼界,我很期待下届比赛,我会努力取得好成绩。

然而,因为状态的起伏,李奇时没能获得 2018 年平昌冬奥会的参赛资格,再次登上冬奥会的舞台已经是 8 年之后。

在北京冬奥会上,李奇时总共参加了 3 个小项的比赛。在女子团体追逐比赛中,她与队友韩梅、阿合娜尔 · 阿达克携手获得第五名,这也是中国女子选手在本届冬奥会速滑比赛中的最好成绩。在女子 1000 米比赛中,李奇时获得了第 14 名。本来她还拿到了 1500 米的参赛资格,因为考虑集体项目就把机会让给了队友。

" 第一届完全是参与,这次让大家看到我不止会滑一个项目,可能在某个瞬间能让人眼前一亮吧。" 李奇时说。

遗憾是有的。女子团体追逐是中国队的重点项目,也是李奇时备赛时的重点。可惜的是,在四分之一决赛中,中国队名列第五,与半决赛失之交臂。在女子 1000 米项目中,李奇时这个赛季对直道的步幅和技术动作进行了微调。冬奥会的比赛中,她的滑行比以前流畅、轻松,但是成绩没有达到预期。

" 过去这几年,每一年都不平坦,但我一直在为这个目标奋斗,没有放弃。虽然有低谷,但我又重新站起来,在国内还是保持了高水平。能够站在奥运赛场,对我就是一种肯定,它让我看到自己还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李奇时说。

给我多少次机会,我都会重走这条路

李奇时说,她很看重过程,珍视自己的每一分努力。去年在新疆的一站国内选拔赛上,她在四天之内参加了六个小项的比赛,就是希望给自己更多的挑战。虽然很疲惫,她还是扛了过来。从那个时候她就想,不管在北京冬奥会上的结果如何,她一定要坚持到底。

" 过去几年经历得太多了,大起大落,几起几落,有时候没有起到很高,状态刚恢复到百分之七八十又跌回低谷。" 李奇时说," 真的很难,但是还算有收获。至少我更成熟、更平和一些。赢了,没有那么多喜悦。输了,也很从容,也可以接受。"

从 9 岁开始练习短道速滑算起,李奇时的运动生涯已经持续了近 20 年。她说,这一路走来," 值得 " 两个字已经不足以概括。

" 通过走这条路,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和命运。而且体育精神和传承真的不一样,精神上的收获不是物质所能给予的。这是不寻常的事情,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到了这个年龄,不再像以前那样看重输赢。只要努力够了,成败看天意。最后的底线就是,在结束的那一刻,不因为不够努力感到遗憾。"

在中国速滑队中,28 岁的李奇时已经是大姐姐的角色。她会告诉小队员,不要混日子:要么离开,要么闯出一片天。她相信,未来他们会感谢自己。

关于未来,李奇时还没有想好。她很清楚,自己的水平要想再往上会很难,世界强手也会继续提高,她不知道还会不会坚持下去。但是,对于自己选择的这条路,她从未后悔。

" 给我多少次机会,我都会重走这条路。(重走)我会知道避免什么样的问题,怎么样走得更好。" 李奇时说。(执笔记者:王镜宇;参与记者:岳冉冉、李典、何磊静)

【纠错】【责任编辑 : 王剑冰 】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