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2日 22.9°C-24.1°C
澳元 : 人民币=4.83
达尔文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民间故事:父子俩仗义救人,误杀衙役被流放边疆,一路奇遇回家乡

2022-01-13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明朝正德年间,安徽阜阳有个姓张的人家。父亲叫张威,儿子名张继威。父亲是个鳏夫,儿子也尚未娶老婆,父子俩一对光棍儿。

张家一贫如洗,父子都擅长使火器,整日在湖畔打水鸟,换点柴米油盐糊口。在明朝时期,火枪已经比较普遍,人们见父子的枪法都很精湛,就称呼他俩为"大小张"。有人劝他俩不如去当兵,但被拒绝了。

一天,大小张各扛一枪,枪上挑着一大串飞禽野兔,踏着夕阳回家。在回来的路上,碰到几十个兵丁,正捉了个贩私盐的,拳打脚踢,几乎要把他打死。

盐贩子的妻女蓬头垢面地跟在后面,拿着银簪子、银耳环说要替他赎罪,结果簪子耳环被抢走了,人却不肯放。妻子女儿就哭哭啼啼跟在后面,他家中还有两个幼小的孩子见父母都被抓去,更是滚在地上大哭。

张威目睹这一惨状,心中不忍,扯着嗓子喊道∶"喂,他到底犯了什么罪?"

兵丁说他是私盐贩子中的恶贼。

民间故事:父子俩仗义救人,误杀衙役被流放边疆,一路奇遇回家乡 - 1

张威一声冷笑,"小百姓肩挑步担,赚点蝇头微利来养家糊口,能称得上恶贼吗?那些巨商大贾,公开的贩私挟私,偷漏税收虐害百姓,这才是真正的恶贼,你们怎么不去抓他们呢?"

众兵丁见他竟敢多嘴多舌,十分恼怒∶"你竟敢公然袒护他,莫非是他的同党?"

张威说∶"是同党,又如何?"

众兵丁吼道∶"一样地抓,到官府去打板子去!"说罢,兜头飞过来一根绳索,绑了张威就走。

他儿子继威急忙上来婉言恳求,说自己父子愚憨,得罪了众位兵大爷,求众位放他一马。兵丁不但不听,又来收拾他,把继威打翻在地围殴他。

张继威忍无可忍,大吼一声,翻身触发了背上的机关,只听"砰砰"两响,一缕青烟飘过,两个兵丁已应声倒地。继威见反正已闯下了大祸,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也端起枪左右射击起来。众兵丁被打得晕头转向,狼狈逃窜。

民间故事:父子俩仗义救人,误杀衙役被流放边疆,一路奇遇回家乡 - 2

张威对私盐贩子夫妇说∶"你们这儿没法再呆下了,快去外地躲避一阵子吧!"父子俩也不逃避,自己到县衙投案自首。

县令二话不说,先把张氏父子关在狱中,并以袒护匪徒杀害捕役为名问斩,等待秋后处决。儿子继威在狱中上书,力辩打死两名捕役的是自己,不关父亲之事,只该自己一人抵命,但县令却驳回了上诉。

私盐贩子名叫吴义,那天逃离现场后,打听到恩人将要为自己去死,夫妻俩号啕大哭了一场,又派了大女儿梅娘,装成是张威的女儿,去监狱送饭。

这天夜深人静之际,吴义夫妇泊舟芦荡中,焦急地等候女儿探监回来。这时湖上一片昏暗,突然,一轮圆月跃出湖面。

夫妻俩正在呆望出神,湖面上的月光忽然散开,只听"飕"的一声,湖中跃出一颗光彩夺目的亮球,飞到船下。夫妻俩走过去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颗大蚌珠,急忙藏了起来。

民间故事:父子俩仗义救人,误杀衙役被流放边疆,一路奇遇回家乡 - 3

不多时,梅娘回来,细细说起张家父子在狱中受苦的情景,吴义夫妻也只能无奈地叹息。

第二天,路上行人纷纷传说,京都御史奉旨巡按安徽,马上就要到邻县凤阳,正在四下打听收买名贵珍珠,向新娶的姨太太献媚。

梅娘高兴地说∶"这下可找到解救张伯伯的办法了!"便揣上那颗大珠,向父母告辞道∶"女儿这次去,或许可以找到酬报张家父子的门路。"

梅娘一路跋涉来到凤阳,找了个卖珠婆作陪,径自来到御史的官船,把大珠献上。御史见了这颗稀世珍宝,顿时乐得合不拢嘴巴,吩咐立即送到姨太太处亲自过目。

姨太太一见,非常高兴,问梅娘这颗珠子要卖多少钱,梅娘说∶"这是我奉献给夫人的一份薄礼,我的父亲兄长长期外出不回家,以致小女贫穷无依,甘愿作夫人的婢女,并以大珠作见面之礼!"

姨太太见她生得眉清目秀,口齿又伶俐,就收留了她。梅娘人极聪明,善解人意,不几天,就深得姨太太的喜爱。

民间故事:父子俩仗义救人,误杀衙役被流放边疆,一路奇遇回家乡 - 4

这天晚上,梅娘正在伺候御史用宴,姨太太在御史面前多夸了梅娘几句。梅娘突然跪在地上痛哭流涕起来,头叩在地上"嘭嘭"有声。

御史惊问她为何如此,梅娘这才止住哭,道∶"小女的父亲叫张威,哥哥叫张继威。"说着,详细叙述张威父子杀死捕役的理由,恳求御史大人明断是非。

御史听了,一时愕然,半响才说∶"你父兄的案子,我已看过卷宗,铁案如山,不容易翻。念你一片孝心,明天我就去阜阳,重新提审此案,瞅机会让你父兄从轻发落。"

次日,巡按来到阜阳,县令出城迎接,一直迎到大堂上。巡按坐定以后,立刻提出要复审张氏父子一案,反复审问,又看了张继威在狱中的上诉书,故意惊讶地说∶"原来是位孝子!"

县令则在一旁称这父子俩如何凶恶不法,还说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御史却道∶"张氏父子所犯之罪,尚有可谅之处。"即刻改动判词,说张氏父子正在湖中打水鸟,隔着芦苇放枪,误伤两捕役,按照误伤人命论罪,拟将张氏父子充军边疆。

民间故事:父子俩仗义救人,误杀衙役被流放边疆,一路奇遇回家乡 - 5

不几天,批文下达,发配张威父子充军云南,属边将陈公管辖。

边将陈公看了案犯文书,知道是误伤人命案,问张威的枪法如何?

张威生性老实,傻乎乎地直自夸。

陈公说∶"你去武器库中挑几支好枪来,将来我自会派你的用处。"

张威真的挑了两支好枪来,父子当着陈公的面试枪,都是百发百中。

陈公大喜,对张威说∶"这儿的西南大山中盛产珍禽异兽,你父子俩可白天进山去狩猎,所得猎物献给军门,我自会替你俩记功请赏,到了一定时候,就会释放你们回去。只是内山多毒蛇,误入恐有生命危险,切记不可去!"

民间故事:父子俩仗义救人,误杀衙役被流放边疆,一路奇遇回家乡 - 6

第二天早晨,张氏父子带了干粮火药进山,果然打死了虎豹之类的猛兽,回去献给陈边将,陈边将便给予奖赏。

如此过了一年,张氏父子对边关生活逐渐安定下来。一天,父子俩私下计议要去一趟内山,看看那里到底是何模样。

说闯就闯,父子俩结伴进了内山。忽然之间,林子里吹来一股腥风,树木"哗哗"吹响,树叶纷纷脱落,一匹大象从森林里狂奔过来,后面紧追过来的是一条水桶粗的巴蛇,那蛇的双眼像灯笼一样闪灼,窜行如飞。

大象看见了张氏父子,前膝顿时跪倒在地,作出磕头求救的模样。父子俩急忙跃上象背,向后发出连珠枪,击中巴蛇的双眼,那两盏恐怖的红灯立马熄灭了。

瞎了眼的巴蛇大怒,窜行得更快,只是找不到了方向。大象急忙驮了张氏父子向旁边奔去,巴蛇像急箭一般从他们身旁飞驰过去,直坠在大山崖下,随后便直挺挺地死在崖下。父子俩这才松了口气,下了象背,寻找回家的路径。

民间故事:父子俩仗义救人,误杀衙役被流放边疆,一路奇遇回家乡 - 7

这时,太阳已下山,林子里一片昏暗。父子俩见谷口有座残破的古庙,就走了进去,伏在神龛中栖身一宿。夜深了,万籁俱寂,却猛地听见院中大树上传来声音,因为在这荒凉的古庙里,这声音听起来分外恐怖。

早晨,父子俩起来一看,只见树枝上蹲着一只大怪鸟,那鸟长着人一般的脑袋,身披五彩羽毛,正用巨喙啄食昨天坠在崖下的那条死巴蛇,地上已堆起一摊雪白的蛇骨。

张氏父子大吃了一惊,悄悄躲到屋角,灌上火药,等候大鸟飞起时,扣动扳机,"砰砰"射去,一下击中大鸟的胸脯,大鸟发出惨叫,猛扑双翼,它冲上云霄半响多,这才一头栽倒在地死去。

父子俩意外得了这个稀罕猎物,心中大喜,把死鸟抬了回去,献给了陈边将。陈公一看很惊讶,着实慰劳了父子俩一番,又嘱咐下次千万不可再去。

过了数日,父子俩心又痒痒起来,进了内山,刚到谷口,只见先前那头象站在那里,就像拱手欢迎一样。两人试着爬上象背,象果然驮起就走。刚走进一座林子,顶头又是一股腥风吹来,张威思忖道∶"莫非又是一条大蛇!"

民间故事:父子俩仗义救人,误杀衙役被流放边疆,一路奇遇回家乡 - 8

到了一处悬崖绝壁下,象把他俩掀翻在地,用鼻子打着手势,让他俩伏在草丛中。

大象离去后,不多时又引一怪兽来。怪兽长着驴头人足,穷追大象,大概想一口吞下它。张氏父子待它走近时,急忙同时开枪,一下击中怪兽的双乳。怪兽大概疼极了,发出天崩地裂般的长号声。张氏父子见大象已安全逃逸,又向怪兽开了一枪,怪兽负伤直往西狂奔,结果慌不择路,跌落在沟壑里丧命。

父子俩就把怪兽抬回去,献给陈边将。陈公见了怪兽,更显得惊诧,道∶"你父子俩的枪法真是太神奇啦!从今日起,你俩再也不用去狩猎了。当今皇上喜欢搜集珍奇贡品,那只大鸟的双翼有天然的龙凤花纹,可以制作宫扇。而这头怪兽的毛极暖极轻,可以制作皇上穿的御裘。有了这两件宝贝,不日我便会派人送给天子,不但我有恩赐,就是你俩,也可赦免回乡呢。"

民间故事:父子俩仗义救人,误杀衙役被流放边疆,一路奇遇回家乡 - 9

皇上得了这两件贡品,果然十分高兴,大大赏赐了陈边将,并赦免张氏父子之罪,准回原籍,还封了他俩一个小小的武官。父子俩喜出望外,连忙收拾行李,叩别陈公起程回乡。

父子俩启程不久,突然从林子里奔过来一群大象,一只只跪伏在地上,作出感恩的样子。那头象把一对象牙放在张氏父子面前。

象群返回森林以后,张氏父子抬回了象牙,后来偶尔遇到一位识宝的外国人,见了象牙,十分惊讶地说∶"这是万年的古象牙啊!"当即用一万两银子购买去。

当时,御史已出任安徽巡抚,张氏父子就隶属他的部下,为了答谢他的救命之恩,父子俩向他献了许多异域珍宝。

民间故事:父子俩仗义救人,误杀衙役被流放边疆,一路奇遇回家乡 - 10

一天,巡抚问张威∶"你还想你家的女儿吗?"

张威十分愕然,巡抚命梅娘出来拜见,张威这才知道是盐贩子的女儿,以前经常给自己送狱食。大家见面以后,细细回忆往事,又悲又喜,不胜感慨。

巡抚十分高兴,急忙招来梅娘的父母,亲自主婚,把梅娘许配继威,择吉行礼。

后来张威辞了官,而继威升任都指挥使,把父亲和岳父母都养在衙门里。张威一有空暇,就向帐下的士兵传授枪法,以至营兵都成了神枪手,成为天下一绝。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