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6日 30.1°C-31.2°C
澳元 : 人民币=4.85
达尔文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中国历朝距西伯利亚更近,占领西伯利亚的为什么是沙俄?

2021-11-27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很多关注历史的朋友会疑惑,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中国历朝距离西伯利亚更近一些,为什么却是沙俄翻山越岭来到远东占领了它呢?近百年来无数人从历史、科技、人口和民族精神等方面对此做出过分析,但很少有一个令人心悦诚服的答案。或许出现这个结果不是单方面的原因,但是气候、技术和历史大势却是无法回避的三个因素。

中国历朝距西伯利亚更近,占领西伯利亚的为什么是沙俄? - 1

西伯利亚占北亚的大部分,面积约1276万平方公里,东至太平洋,北至北冰洋,西至乌拉尔山脉,南至哈萨克丘陵、萨彦岭、雅布洛诺夫山、外兴安岭。

西伯利亚由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三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组成。从地势上看,西伯利亚也是一个三级阶梯,从低到高依次是: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中国历朝距西伯利亚更近,占领西伯利亚的为什么是沙俄? - 2

西西伯利亚平原位于乌拉尔山脉和叶尼塞河之间,南接哈萨克丘陵、萨彦岭,北滨喀拉海。西西伯利亚平原东西宽1000-1900公里,南北最长2500公里,面积约274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二,仅次于亚马孙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北部海拔50-150米,西、南、东地区海拔为150-300米。

鄂毕河下游经常泛滥加上蒸发微弱,因地表多沼泽、湿地,排水不畅,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沼泽和洪泛区。

中国历朝距西伯利亚更近,占领西伯利亚的为什么是沙俄? - 3

中西伯利亚高原位于叶尼塞河与勒拿河之间,是一个洪水玄武岩高原,南北最宽处都是约2000公里,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中西伯利亚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500至700米,矿产资源丰富,但开采难度很大。

中国历朝距西伯利亚更近,占领西伯利亚的为什么是沙俄? - 4

东西伯利亚山地西起西起勒拿河,东至太平洋沿岸,包括楚科奇山脉、上扬斯克山脉、切尔斯基山脉、科雷马山原、克里亚克山原、朱格朱尔山脉、外兴安岭、雅布洛诺夫山等。东西伯利亚山地面积约412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区海拔700-1500米。

中国历朝距西伯利亚更近,占领西伯利亚的为什么是沙俄? - 5

仅从地理上分析的话,很多人会说古代中国是一个农耕民族,苦寒的西伯利亚寸草不生,不适宜发展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华夏农耕文明对这片不毛之地没有欲望,久而久之让沙俄钻了空子。然而中原文明看来没有价值的西伯利亚,对于沙俄来说同样很难和欧洲相提并论,让中原人难以忍受的极寒天气,对沙俄人来说同样冰冷刺骨,导致沙俄捷足先登的原因,绝非如此草率和肤浅。

从亚欧大陆整体来看,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对抗持续了数千年之久。发源于蒙古高原的游牧部落,长久以来对中原文明和斯拉夫文明保持进攻态势。在火器问世之前,这些马背上的民族用弓矢和弯刀侵扰依靠农业立国的中原和东欧,这个时候无论农耕文明能在匈奴人或蒙古人的铁蹄之下苟且偷生就已经很不错了,更不要奢望挺进西伯利亚,游牧部落的势力范围了。

中国历朝距西伯利亚更近,占领西伯利亚的为什么是沙俄? - 6

但火药登上历史舞台之后,形势发生了逆转,农耕民族转守为攻开始攻击来自草原的强敌。热兵器不同于冷兵器,精密的工艺要求制造者具备固定的住所和稳定的原料,而这些都是草原游牧民族不具备的,如果强行定居下来又会失去骑兵独有的战略机动性。纵观整个18世纪,都是满清和沙俄两个火器大国对游牧民族的联合打击,脱胎于莫斯科公国的沙俄为金帐汗国画上了句号,携带火铳和鸟枪的清军把准噶尔汗国赶下了历史舞台。

中国历朝距西伯利亚更近,占领西伯利亚的为什么是沙俄? - 7

解决了游牧民族的威胁之后,西伯利亚留下的权力真空由谁来填补呢?那要看俄罗斯和满清谁的实力更强,优势更明显。从地势上看,喜马拉雅山和帕米尔高原把清朝和亚欧的其余部分隔离开来,中国的军事实力只要在东亚地区赢得小组赛冠军就可以一劳永逸,而俄罗斯却需要跟英国、法国、德国、土耳其进行拉锯战,长此以往其军力水平必然要高出清朝一大截。一言以蔽之,清朝技不如人(沙俄)。

从东欧平原向东越过乌拉尔山进入辽阔的西伯利亚,虽然距离大西洋沿岸越来越远,但是气候的变化却是逐渐递变的,俄国人沿这条路线进入远东虽然也会感到不适,但远不如清朝人自南向北突然进入严寒干燥的极地气候那般不适应。

中国历朝距西伯利亚更近,占领西伯利亚的为什么是沙俄? - 8

西伯利亚既不是沙俄也不是清朝传统势力范围,最终双方在外兴安岭和黑龙江形成对峙线,西部利亚落入沙俄之手,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地缘格局的大致框架。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