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0日 24.0°C-25.1°C
澳元 : 人民币=4.84
达尔文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2021-11-26 来源: ZAKER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

前两天,一则新闻引起热议: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1

在一次针对当地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调查问卷里,出现了很多与自杀相关的问题,引起了家长的担忧。

是否想自杀?什么时候自杀?如何自杀?在哪自杀?……

即使是成年人,这些问题都不免产生诱导倾向,更何况是未成年的学生。

新闻曝光后,当地教育局迅速回应把关不严,停止该问卷工作并向公众致歉。

但,相比大众对问卷后果的追责。

肉叔更关注这事侧面呈现的问题:

上至政府机关,下至老师家长。

全社会对心理健康这件事,了解都还远远不够。

正巧。

最近有这么一部热播剧,柯汶利导演,杨紫+井柏然主演的《女心理师》。

开播第一天,全网热度就冲上了top1。

可一看豆瓣底下,口碑参差不齐。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2

有吹捧,也有谩骂。

除了观众口味之外,别忘了——

影视作品一旦面向大众,除了娱乐属性,还带有一层社会属性。

社会心理问题,可能借这部剧的火爆,获得更多的曝光。

在这层面上,它就值得聊一聊。

老实说,肉叔一开始没对这剧抱太大希望。

小说改编再加高颜值主演,这类作品大多操作成偶像剧套路。

第一集杨紫出场时,确实有一种熟悉的味道。

她饰演的贺顿,是自杀干预中心的一名心理咨询师。

等等,自杀干预中心是啥?

接听心理热线,通过劝导和说服,帮助来访者放弃自杀念头的机构。

而心理咨询师是机构的骨干、核心,专门负责疑难,险急的案件。

阻止自杀,救人性命。这工作听起来就挺酷吧。

但剧里,女主的出场更酷。

一个有自杀念头的小女孩打来电话,普通话务员解决不了,求助。

贺顿作为救场的咨询师出现,气场十足。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3

看这个剪辑,这个运镜,这个台词,一顿操作猛如虎。

三言两语就引导小女孩说出自杀的原因,然后进行开解。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4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5

职业、干练。

又是一个职场大女主剧?

再看到第二集,闺蜜帮女主找对象,女主意外看到男主。

眼神都不对了。

不仅被戳中,而且很快交代他俩明显有事——

多年前曾有段误会和交集。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6

好家伙,要素集齐:

怎么看《女心理师》就应该是一个披着"职场"外衣的甜宠爱情故事吧?

但看着看着,肉叔发现有些小瞧它了。

首先,猎奇。

对心理咨询这个工作的猎奇。

《女心理师》有大量心理学专业上的小心思,小技巧。

比如,贺顿为什么能迅速突破小女孩的防线?

这就涉及到对话的技巧了,她会用设问的方式,寻求同一个答案。

设问,可以诱导小女孩进行逻辑思考。

声东击西,无形中瓦解对方情绪性的防御机制。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7

对跳楼后果的描述,也让爱美的女孩产生犹豫。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8

而她让小女孩放弃自杀念头的方法,更简单有效:

给自己想自杀的冲动程度打分。

数数,然后喊停,可以让自己的情绪平和下来。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9

看似简单,其实每个细节都藏着科学原理和专业门道。

利用数数 增加提问逻辑

用特定的时间打分

可以增加我们左脑前额皮质的活跃性

从而唤起我们自身的自控力

还有理性思维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10

这还只是第一集。

后面类似的对心理咨询工作细节呈现可不要太多,全是干货。

从咨询室的设计——

太大没有安全感,太小会感觉压抑。

墙上的钟表,壁画,沙发摆放的位置,方向,柔软度……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11

到对神态,对表情,对语言逻辑的揣度和推测。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12

《女心理师》展现了心理咨询师专业性的一面。

(当然,片尾也说了,有艺术加工的成分)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13

可让人惊喜的是,抛开这一层猎奇,故事本身的可看性——

居,然,还,行。

真不是吹牛。

一个小小的单元故事,各种伏笔和反转。

开头那个小女孩,要跳楼的原因是被污蔑欺负同学、偷东西。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14

可到了第一集结尾,当同学指责她弄脏西服,并打她耳光的时候。

她轻轻挑了挑眉毛,一脸自得——

她承认了。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15

我们都以为自杀者才是弱者。

但其实,她可能也是加害者。

随着贺顿的深入了解,女孩的另一面暴露出来——

嫉妒,愤怒,焦虑,也出现了更多匪夷所思的行为:

自虐,偷窃,扮弱者陷害同学,博取同情。

活脱脱一个孤儿怨女主啊。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16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17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18

贺顿去寻找背后的原因,例行询问女孩父母的感情状况时,出现了这一幕——

一开始,笑着秀恩爱。

但说着说着,面容开始扭曲。

最后直面镜头告白。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19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20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21

妻子眼神里的不满,愤怒,怨恨,绝望……

看得人脊背发凉。

到底发生了什么,肉叔不剧透。

可能有人会说,原生家庭的恶劣导致小孩学坏,这话题并不新鲜啊?

可《女心理师》这儿,把这个心理咨询变成了查案。

用心理学的知识,一层层的抽丝剥茧。

最后找到造成心理问题的真凶。

除了单元故事出彩,还处处为主线剧情埋下了伏笔。

为什么贺顿的母亲(倪萍 饰)会叫错贺顿的名字?

为什么男主(井柏然 饰)的背后,会有一道明显的伤疤?

而那个把贺顿的老师(黄觉 饰)设置为最终目标的线索墙,是谁做的?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22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23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24

以上,还只是前5集的内容。

如果不去计较贺顿的能力有时候展现得过分"逆天"的话。

比如拥有超级听力,分析力堪比超级计算机等。

那么《女心理师》的观感还OK。

算是一个走出了烂俗偶像剧的套路,同时兼顾了娱乐性和专业性的作品。

某种程度上说,《女心理师》跟市面上大部分剧一样。

请当红的小生、小花主演,配角都得是俊男靓女。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25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26

角色们谈一场场宿命的恋爱,久远到从初高中的误会萌生,狗粮也撒得很猛。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27

符合大家刻板印象里作品浅显的元素,这剧都占了点。

常规来说,这样一个恋偶风的剧,再好的主题,都不太能让它接地气。

但,作为一个讲心理咨询师的故事,剧里面出场的每一个案子,又有着真实的社会基础做支撑。

这层矛盾,也是《女心理师》词条下争论不断的原因。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28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29

骂的人已经足够多。

肉叔顶着锅盖,提一提它的亮点。

某种意义上说,大部分的心理问题,追根溯源都是社会问题。

《女心理师》前8集用四个案子,解构了部分心理问题背后的社会基础。

这些基础有多真实?

但凡有关注时下民生现象的人,一定不陌生。

比如跳楼的女孩,青春期的自杀倾向,背后是原生家庭长期的不正常。

母亲的强势,父亲的逃避,最后造成了家庭的破碎。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30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31

但为了孩子的学习和考试,又不得不勉力维持一个看起来"恩爱"的家庭。

可是孩子是敏感的。

家庭是假的,爱是假的。

一切都是谎言,她怎么可能没有察觉。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32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33

这种"散伙"家庭,绝不是剧中捏造。

现实里随便一抓一大片,甚至都产生专属名词了: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34

不难想象,这些离婚案背后,都是一个个孩子破碎的心。

能熬过去,便长大成人;熬不过去,就成了心理问题,甚至是社会问题。

同样真实的,还有剧中另一段亲子关系。

一个老人,成天怀疑自己得了绝症,疑神疑鬼。

发抖,出汗,恶心,眩晕……

越来越严重,生理上却查不出病灶。

这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疾病,惊恐障碍。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35

原因,是焦虑。

一个父亲的焦虑是什么?

自然是孩子。

由于妻子和长子死于车祸,他对小儿子的未来极为上心。

爱,成了控制欲。

因为国外疫情爆发,他极力反对儿子出国。

与孩子的叛逆心逐渐对立,隔阂,到不再联系。

最后,焦虑熬成了父亲的病灶。

如果说前一个案子,是讲破碎家庭,对于孩子的伤害。

这一个案子,则是展现了单亲家庭里,身为父母的特殊困境。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36

原生家庭,是很多社会心理问题的发源地。

而在后边的剧情里,据说还有婚姻恐惧,暴食(厌食)症,产后抑郁等一系列心理病灶的案例呈现。

虽然,作为甜宠剧还是免不了插入糖精。

但抛开制作层面,这个作品的立意还是挺好。

这些对于社会现实心理问题的呈现,客观上有助于大众对于这些病灶的认知和思考。

不论最后是红还是黑。

希望《女心理师》能够把这个热度和关注,带给心理咨询这个行业。

该剧在前期宣传上,着重提到了一个名字。

原著作者,毕淑敏。

作为国内少有的拥有"心理医生"和"作家"两个头衔的创作者,《女心理师》文本的专业性,其实早就有保障。

但如果看过原著就会发现。

原著的故事,底色要更加现实,阴郁,贺顿的经历远没有剧中这么明艳美好。

剧版的年轻化和恋偶化,是改编时屈从于当下的市场的一个遗憾。

它没能呈现最真实的苦痛。

弱化了心理医生这个职业所经历的最震撼人心的力量。

但有趣的是。

导演柯汶利,在某种意义上,用技法弥补了改编文本的差距。

开场的三分钟长镜头都看了吧。

但有多少人知道,后边很多案件的内容,这三分钟里都已经出现过了。

举个例子。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37

在旁白叙述自杀的风险时,这个大爷正在打电话。

仔细听,电话的内容是:

不行,他不能出国,我不需要听他的意见,他得听我的意见。

是不是很耳熟?

这人从装扮到台词,都是之前介绍过的那个"惊恐障碍的父亲形象"。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38

同样的例子。

争吵的学生,看校服,对应着第一个案子里的跳楼女孩和她同学。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39

而开头的都市丽人,是不是,就是贺顿的闺蜜呢?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40

更别说,暴食症,婚姻恐惧。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41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42

所有隐藏"彩蛋",都是剧集接下来的单元内容。

最让人惊讶的是。

第六集里出现的那位男主的狂热女粉丝,其实早在第一集就有代指了——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43

她之所以迷恋男主。

是因为,她就是那个曾被男主救下的自杀女孩。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44

到底是拍过《误杀》的导演,伏笔玩得够深呐。

这次拍剧,更是放飞自我。

把女孩准备跳楼那段拍成恐怖片质感就不说了。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45

为了呈现访谈效果,剧中频繁让贺顿穿越到受访者描述的实地情境中,去感触他们的情绪。

让《女心理师》在心理咨询的呈现上,有一种跳跃的"换位思考"质感。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46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47

虽然这种炫技,在表现上不一定能被所有观众认可。

但在国剧里也算得上一种有趣的尝试。

说了这么多,还是回到肉叔介绍《女心理师》的初衷。

正如全剧开头的念白:

世界卫生组织在官方网站发布的2019年《全球自杀状况报告》数据显示,全球每年超过70万人死于自杀,每40秒就有一人自杀死亡。

中国的自杀率在近20年来,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

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2019~2020)》显示,东部地区抑郁高风险人群占比最低,为13.4%,中部地区最高,占到20.6%;18~34岁的人群抑郁平均值更高,青年群体的心理问题更加多发。

该调查共采集了超过六万个样本,可以看出心理问题的普遍性。

不论是热搜上的新闻,还是我们身边的日常——

扪心自问,你身边有没有人去看过心理医生?你有没有进行过心理咨询?

不能否认一个客观事实:

大多数人缺乏对"心理咨询"的认知。

这种认知缺乏,并不代表人们就没有心理问题。

相反,某种程度上,更多的隐患其实就藏在我们的身边,甚至就在我们自己身上。

正如编剧朱历在接受采访时说:

我很喜欢我们的咨询师的一个观点,从精神疾病的角度来说,这个世界上没有病人,也没有坏人,只是他们选择了错误的方式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所以心理咨询的意义就在于,可以在你选择某种方式的时候,给你另外一个方向,告诉你其实还可以有别的选择。

从影评者的角度,该剧可能并不算是一部完美的作品。

但如今的讨论热度,至少已经带来了两个利好。

往小点说。

国剧,可能又遇到了一个宝藏题材,在未来可以深耕。

往大了说。

不论是红是黑,社会心理健康的问题,借着这部爆款获得了关注和曝光。

在这层社会功效上来说,《女心理师》还是值得大家一看。

毕竟,生理的伤痛,旁人还能够感知。

心理的病灶,只能依赖于更多的光去照亮。

而这点光——

正是源自"被看见"。

一集就开骂?未免太小看她 - 48

本日打工人:吉尔莫的陀螺

还没看爽?来瞅瞅这几篇呗:

说出来,别再自己扛了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