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6日 20.7°C-23.1°C
澳元 : 人民币=4.79
达尔文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东周王朝是如何在中原中心地带延续五百多年的?

2021-10-21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春秋是继西周灭亡以后,兴起的一个新的时代,也是继西周灭亡之后,中原诸国混乱征伐的礼崩乐坏的新的时期。

春秋,从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直至公元前475年春秋晚期,直至战国早期,三家分晋之后,共延续了295年的历史。

东周王朝是如何在中原中心地带延续五百多年的? - 1

平王东迁,战火纷飞笼罩在王都镐京

那么?造成春秋诸侯混战的结果,又是怎么造成的呢?为什么春秋,会造成王室的衰弱,以及颓败,以往周天子号令群雄的时代,为什么会一去不复返的结局呢?

春秋,这个延续了将近三百年中原诸国兼并不断征伐的时代,为什么会演变成礼崩乐坏,落难的天子,甚至不如侯的场面?

首先,跟随历史的车轮轨迹,回到公元前771年,这一年,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之年,而这一年也是西周覆灭的开端,即演变成后来东周的由来。

公元前771年,西周最后一代君王幽王被杀,西周王都镐京被犬戎兵马攻破,到处狼烟四起,平王在秦襄公,晋文侯,郑武公派兵援助的情况之下,西周被犬戎兵马占据的土地,才得以收回。

平王为了感谢秦襄公,晋文侯等诸侯,于是把戎狄占据的土地全部赏赐给了秦襄公,晋文侯等诸侯,在这些诸侯的扶持之下,将原有的西周都城镐京,迁都到河南洛邑,平王在原有的贵族,宗室的扶持之下,勉强在河南安阳北继位,成为东周时期,第一代周王,史称周平王。

由于东周王朝的迁都,这导致西周原有的土地赏赐给了护驾有功的诸侯之后,其实东周王朝自立国开始,其国力,和军事实力就已经一蹶不振,甚至军事实力的匮乏,还不如中原二流的诸侯国。

东周王朝是如何在中原中心地带延续五百多年的? - 2

东周王朝的王畿面积,仅仅限于河南洛邑,和安阳北这一块仅有六百里的地方,东不过xian阳,西不跨潼关。仅有的王畿土地,仅存的一隅之地,与中原大诸侯国相比,东周王朝的土地就显得有些小巫见大巫,捉襟见肘了。

然而,这仅有的土地,只是东周王朝剩余的一部分,如果名义还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地位,东周这个仅有六百里的土地,早就被强大的诸侯国灭掉了。

东周的开端,即春秋的兴起,是发生在平王东迁后的次一年,也就是公元前770年,此时东周王朝因为王畿土地的沦丧,国力,军事实力进一步下滑,衰落。经济,政治,人才的流失,东周王朝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因为国力的衰落,被吞并也是迟早的事情。然而,东周王朝毕竟还保留着天下共主的地位,强大的诸侯国虽然国力雄厚,但也不敢对东周王朝土地的产生觊觎之心。

无法扩张领地,东周王朝面临着一步步被中原诸国吞并的威胁。

随着春秋时代的开始,东周王朝因为国力的衰败,军事力量,人口的锐减,此时的东周王朝已经没有往日的光辉,去居高临下的对中原诸国控制。

所以,自春秋开始,中原诸国为了变强,或者更强,大国对小国开始展开了侵略兼并战争,从而获得更多的土地,以及人口壮大其本身的国力,改革政治,经济,富国强兵,在春秋时期,中原诸国也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据史书记载,春秋据不完全统计,共有一百四十八国,小国忽略不计,其中强大的有秦,晋,楚,齐,燕,宋,鲁等诸侯国,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对一些小的诸侯国,发动了兼并的战争。

春秋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使得自己疆域进一步扩大,无视东周共主的地位,对他国展开侵略性的战争,消灭他国,扩张领土,从而发展国力。

由于王室的军事实力,加之土地的沦丧,东周王朝历来在位的君主,都无法有效的管控强大的诸侯国对他国发起的兼并战争,只能由着这些强大的诸侯国为所欲为。

礼崩乐坏的时代,也正是由春秋的开算演变起来的。

春秋,自史书记载,是一个群雄并起的时期,中原诸国为了争夺领地,展开了不断的厮杀和争斗,百家争鸣的时代,也正是处于春秋的开始。

东周王朝是如何在中原中心地带延续五百多年的? - 3

春秋时期的战争礼仪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

那么?说道这里,造成春秋礼崩乐坏的情况究竟又是怎么造成的呢?

难道真的是王室的衰败,从而引起的吗?

关于这个疑问,其实一直都是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东周王朝为什么自建立之初,就一蹶不振了呢?难道真的是因为土地的沦丧,军事和国力的衰败引起的吗?

按道理来说,东周王朝虽然国力衰败,但也是天下名义的共主,至少中原诸国会根据天下共主的地位,不敢逾越,从而挑战周王室的权威。

但是,众首周知,东周王朝所建立的国都,正处于中原中心地带,在春秋时代的到来,中原中心地带,一直处于战火的中心区域,很多小诸侯国先后被强大的诸侯国吞并,为什么东周王朝却可以在战火的中心区域,还延续了五百多年?

这又究竟是因为什么?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