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9日 27.8°C-29.1°C
澳元 : 人民币=4.86
达尔文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康熙:朕何时能收复台湾,大臣说:只要一人去世,必能收复

2021-10-13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公元1661年,24岁的顺治帝突然去世,玄烨年仅6岁(虚岁8岁)被扶上龙椅,顺利登基,是为康熙帝。从此往后的61年内,康熙帝开启了他宏伟的帝王生涯。康熙一生有诸多政绩,其中在奠定清朝疆域、维护祖国统一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在康熙收复台湾之前,台湾有一个关键人物去世,康熙曾预言:3年之内,必收台湾!

康熙:朕何时能收复台湾,大臣说:只要一人去世,必能收复 - 1

明朝末年,世界大航海星期,台湾被荷兰殖民者占领。清军入关后,郑成功占据金门和厦门,持续抗清。后来清军步步紧逼,而南明王朝又日渐式微。公元1661年三月,康熙刚刚登基不久,郑成功为了生存,同时也为了民族大义,出兵赶走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从此后的23年,台湾和大陆分开。

康熙:朕何时能收复台湾,大臣说:只要一人去世,必能收复 - 2

郑成功占领台湾后,面临诸多困境,当时台湾仍是“蛮荒之地”,十多万军士的吃饭问题得不到解决,而大陆又施行“沿海迁界”,无法获取补给。吃不饱饭,就意味着战斗力下降。此时,一个关键的人物出现了,这个人名叫陈永华,又名陈近南,因为金庸先生的《鹿鼎记》而名扬天下,至今仍有那句“

平生不见陈近南,再称英雄也枉然

”的金句。陈近南原本是福建漳州人,17岁跟随郑成功,是郑成功最重要的谋士之一。

康熙:朕何时能收复台湾,大臣说:只要一人去世,必能收复 - 3

面临困境,陈近南向郑成功建议,摒弃仇恨,主动和荷兰、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展开贸易,以其他资源换取粮食,这个建议被郑成功采纳。然后,陈近南亲自跑遍了台湾各地,考察土地情况,亲自指导台湾高山族农民开垦荒地,种植各类农作物。同时,建议郑成功对勤劳的种粮大户施行赋、税减免。台湾百姓的积极性被提高,再加上当年风调雨顺,实现了一年三熟,丰衣足食,解决了郑成功的粮食问题。

康熙:朕何时能收复台湾,大臣说:只要一人去世,必能收复 - 4

另外,陈近南还做了两件大事:第一,陈近南多次往返大陆和台湾之间,帮郑成功建立“洪门”,所谓“洪门”,就是“天地会”。天地会的建立,不仅便于获取清朝的情报,同时也为“反清复明”大业招揽了许多有志之士。

康熙:朕何时能收复台湾,大臣说:只要一人去世,必能收复 - 5

第二,陈近南在台湾兴办学堂,在台湾设立最高学府“国子监”,然后在下辖各州县都设立官学,鼓励高山族的孩子们读书。台湾虽然历史悠久,但当地百姓文化贫瘠,读书人甚少。陈近南认为,台湾民风淳朴,只要坚持教化,定能成为文化圣地。同时,为了鼓励百姓将孩子送往学堂,陈近南对读书孩子的家庭施行徭役的减免。一时间,孩子们纷纷上学,蔚然成风。(下图为台湾陈永华雕像)

康熙:朕何时能收复台湾,大臣说:只要一人去世,必能收复 - 6

因此,至今有部分台湾人还认为,陈近南是台湾教育的奠基人。郑成功去世后,其子郑经管理台湾。郑经视陈近南为智囊,每逢大事,必请教于陈近南。可以说,郑成功父子在台湾能够立足,并且让台湾日渐繁荣,陈近南功劳卓绝,绝对不可忽略。

康熙:朕何时能收复台湾,大臣说:只要一人去世,必能收复 - 7

陈近南对台湾的作用之大,康熙也是知道的。康熙十八年,大臣李光地在和康熙议收复台湾之事,康熙曾问李光地:“朕何时才能收复台湾?”李光地回答:“臣听闻台湾陈永华(即陈近南)已病入膏肓,只要此人一死,必能收复台湾。”康熙深表同意。第二年三月,陈近南在台湾病逝,郑经亲自吊丧,痛哭不已,谥号“文正”。台湾百姓为了纪念陈近南,将很多道路改为永华路,台湾至今仍有“永华宫”,也是为了纪念陈近南。

康熙:朕何时能收复台湾,大臣说:只要一人去世,必能收复 - 8

陈近南去世,李光地急忙面见康熙,告诉这“好消息”,并同时举荐施琅任福建水师,主导收复台湾。康熙听闻后大喜道:

“若如此,三年之内,必收台湾!”

从结果上看,正如康熙所料,陈近南去世后,台湾政治不稳,郑经于第二年中风而死,他的年仅12岁的儿子郑克塽继任,冯锡范、刘国轩等人篡权乱政,没有陈近南的台湾,很快陷入混乱。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初三,施琅(下图)率领238艘军舰,直逼台湾,刘国轩兵败,郑克塽投降,台湾被收复。此时离陈近南去世,正好3年时间,康熙预言成真。

康熙:朕何时能收复台湾,大臣说:只要一人去世,必能收复 - 9

康熙帝雄才大略,收复台湾,统一中国。郑成功父子在台湾经营数年,将台湾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提升较大幅度。两者立场不同,祖国最终能走向统一,是中华之幸。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台湾,有一个大名鼎鼎的陈永华(陈近南),没有他,就没有台湾的繁荣。

愿台湾再有陈永华,原大陆再有施琅,愿中华民族早日统一。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