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6日 30.1°C-31.2°C
澳元 : 人民币=4.85
达尔文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愿做庄稼汉的刘秀与刘仲,为何一个成了皇帝一个被兄弟嘲笑终生?

2021-10-01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要说人各有志向,有的一心想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以求建功立业彪炳后世;有的却情愿守着一亩三分地,安于老婆孩子热炕头只求平淡过一生。

无论是哪一种都是自己最好的选择,别人都毋庸置喙(huì)。但在以农为本的古代中国,绝大多数人都会把种地作为最本分的选择,这就是所谓的“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

愿做庄稼汉的刘秀与刘仲,为何一个成了皇帝一个被兄弟嘲笑终生? - 1

图丨古代耕作图

对于老老实实种地,有人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正道,有人却认为这是没出息的作为。

因此,当刘邦每天混社会时,他的老父亲是看在眼里气在心头,常常拿他老实本分种地的哥哥刘仲做榜样来教训他,让他要向哥哥学习好好种地多积攒些家产。

而当后来的刘秀在家安心种地时,他的哥哥、胸怀大志、一心结交侠客想成就一番事业的刘伯升却笑话他,只会像刘邦的哥哥刘仲一样做个老实本分的庄稼汉。

刘伯升为什么要这样来揶揄刘秀呢?原来这是有典故的。

当年刘邦经过一番打拼当了皇帝后,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他一边向老父亲敬酒,一边别有用心地和老父亲拉起了家常,说到:“记得在老家时,老人家常常夸我的哥哥刘仲是个勤快人,还要我像他学习,好好种地,多积攒些家业。那您老人家现在看看我打下的大汉江山与刘仲的家产比,谁的多呢?”一句话,说得殿上的群臣大笑不止,说得老父亲和哥哥刘仲红了脸。

愿做庄稼汉的刘秀与刘仲,为何一个成了皇帝一个被兄弟嘲笑终生? - 2

图丨刘邦剧照

爱种地的刘仲被兄弟刘邦笑话了一辈子,这里刘伯升拿刘秀来与刘仲相比,也是在嘲笑老实种地的刘秀没有出息。

可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刘伯升错了!那么,

为什么同样是愿做庄稼汉,刘秀与刘仲的人生结局却完全不一样,一个成了皇帝,一个被兄弟嘲笑一辈子呢?

这还得从个人素质上来找原因。

一是重学问,决定刘秀不可能久居人下。

刘秀虽然是皇族,但当他出生时已经是一介平民,特别是由于父亲的早逝,可以推想出刘秀少年时的生活并不会过得十分优裕,亲自去耕田就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

然而,皇族自有皇族的优势,这个优势便是重视教育。刘秀父亲活着时官居县令,虽不是高官,但没文化肯定是做不来的。

愿做庄稼汉的刘秀与刘仲,为何一个成了皇帝一个被兄弟嘲笑终生? - 3

图丨刘秀剧照

因此,他活着时也肯定不会忽视子女教育。他死后,家里的生活虽然变得困顿了,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出,在学习上刘秀不仅没有因为父亲的去世,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反而是更加“三更灯火五更鸡”地发奋。

要不然,也不会在王莽新朝时,被推荐到首都长安学习,是“受《尚书》,略通大义”。从这一点上看,刘秀就是一个平民“学霸”。

人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这一点用在刘秀身上也十分恰当,学成归来的刘秀自然不可能一直默默无闻。

昆阳之战时,当围城的新朝大将军严尤听说,负责守城的竟是“美须眉者”刘秀时,感到十分惊讶。

原来,当初严尤做地方官时,刘秀曾作为叔父舂陵侯刘敞的代表到他那里去打官司。当时,文质彬彬、谈吐不凡的刘秀给严尤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是“见而奇之”。

愿做庄稼汉的刘秀与刘仲,为何一个成了皇帝一个被兄弟嘲笑终生? - 4

图丨刘秀剧照

我们由此可知,

知识已经让刘秀一步一步成为家族的顶梁柱,出人头地那是迟早的事。

二是贱财货,决定刘秀具有超常的号召力。

对于金钱,世上没有几个人不放在心上。俗话说得好,

“除去割肉疼,就是出钱疼”

。因此,好多人一见到金钱,就如苍蝇见到血,没命地要叮上去,这样的人也许能成为富豪,但不可能成为有号召力的政治家。因为政治家必须具有古人所说的

“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的政治智慧,而刘秀就是这样一个人。

王莽篡汉,天下大乱,金钱对于那时的人们来说真的是非常重要,因为有钱就能买来粮食不会饿死,有钱就能招来兵马当上草头王。

因此,那时的人们无论是去当强盗,还是去起兵造反,目标无非就是想多搂些金钱而已。而刘秀起兵造反的目的显然不只是金钱,他还有更大的政治抱负。

刚开始起兵时,刘姓家族带领大家打了不少胜仗,也取得不少财宝,可那些刘姓族人以为自己是首领,面对金钱是多吃多占,引起了属下的不满。

愿做庄稼汉的刘秀与刘仲,为何一个成了皇帝一个被兄弟嘲笑终生? - 5

图丨古代军队剧照

眼看着士兵对上级的怨气越来越大,部队要分崩离析,刘秀及时建议刘姓族人都把所得的钱财拿出来,尽数分给下属,这才避免了起义部队的夭折。

史书的记载是,“军中分财物不均,众恚恨,欲反攻诸刘。光武敛宗人所得物,悉以与之,众乃悦”。

刘秀不仅要求自己的族人不要爱财,而且自己还率先垂范。就在刘秀平息军中因分财不公而引发的骚乱后不久,他就率兵打下了昆阳、定陵、郾等地,是

“多得牛马财物,谷数十万斛”

面对如此多的财宝,刘秀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自肥,而是以大局为重,把这些东西都运到了战事吃紧的宛,帮助那里的起义军来攻城。因此,在起义军中刘秀不爱财宝,一心想着如何行军打仗,即

“不取财物,但会兵计策”

的美名慢慢传布开来,号召力是越来越强。

三是轻生死,决定刘秀具有领袖的担当力。

《道德经》里有这样的话,“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大意就是说,一个人要想成为领袖级的人物,必须有担当,承受常人所承受不了的压力,付出常人难以付出的东西。

愿做庄稼汉的刘秀与刘仲,为何一个成了皇帝一个被兄弟嘲笑终生? - 6

图丨刘秀剧照

什么最难以付出?那就是生命了!刘秀别看平时文文静静,给人的印象就是个书生,但在关键时刻却是敢打敢冲豁得出去,以别样的担当征服了众人。

当王莽派王寻、王邑率领数十万大军围攻上来时,众将士望风而逃,躲到昆阳城里想着趁昆阳还没有被大军包围,大家赶快各回各家,带着老婆孩子去逃命。

是“诸将见寻、邑兵盛,反走,驰入昆阳,皆惶怖,忧念妻孥(qīnú,妻子与子女的统称),欲散归诸城”。

此时,唯独刘秀临危不惧,他劝大家道:“敌人兵多,我们兵少。如果我们团结起来,还有可能打败敌人;如果我们各顾各,就会很快被敌人各个击破,到那时老婆孩子还能活得了吗?”一句话,稳定了军心。

刘秀不仅话说得硬气,而且还真的是“拼命三郎”。

愿做庄稼汉的刘秀与刘仲,为何一个成了皇帝一个被兄弟嘲笑终生? - 7

当昆阳被围时,他带领十三个人趁着夜色冲破重围外出搬救兵。这一过程有多危险,史书的记载是

“时莽军到城下者且十万,光武几不得出”

,也就是说刘秀在突围过程中差点就玩儿完了。

搬来的救兵面对数十万敌军是逡巡不前(qūnxúnbùqián,徘徊着不朝前走,多指有所顾虑)。

刘秀见状,并没有站在队伍后面喊着“给我冲”,而是自己首先单枪匹马直冲敌阵,“斩首数十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众将一看平时看似怯弱的刘秀此时竟如此神勇,更是大受鼓舞。

这就是史书当中记载的——诸部喜曰:“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

于是纷纷驱动人马跟着刘秀向王莽的军队杀来,“斩首数百千级。连胜,遂前”,从而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昆阳之战”。经此一战,使刘秀一下子成为起义军中的明星,日益受人尊崇,为日后积攒下了优厚的人气。

说完刘秀,我们再来看看刘仲。

愿做庄稼汉的刘秀与刘仲,为何一个成了皇帝一个被兄弟嘲笑终生? - 8

图丨古代耕作图

首先,刘仲作为普通农民家庭出身的苦孩子,在当时不可能像刘秀那样受过良好的教育。

其次,作为纯粹的农民,刘仲的人生奋斗目标也许比较单一,那就是一心想着种好地挣个殷实的家产,压根就没做过政治家的美梦。

还有,就是刘仲缺少刘秀那样的担当。刘邦当了皇帝后把他封为代王,希望他看在兄弟一家亲的份上,好好帮着守边疆,抵御住匈奴的进攻。

谁知当匈奴打来时,他不说亲自冲锋陷阵吧,也该带领部队固守城池。孰料,他是听见匈奴的名字就吓得弃城而逃,日夜奔跑逃到刘邦那里祈求活命。

史书的记载是,“匈奴攻代,刘仲不能坚守,弃国亡,间行走洛阳,自归天子”,气得刘邦是哭笑不得。

看到这里我们就能明白,学识、肚量与担当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前提,这也是刘秀为什么能从庄稼汉成为皇帝的秘诀。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赵倡文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