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4日 19.6°C-20.1°C
澳元 : 人民币=4.82
达尔文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論原住民問題 (二): 尊重傳統因地制宜

2016-06-10 来源: 今日澳洲App 评论0条

前文簡短敍述了澳洲原住民的悲慘歷史,包括導致千萬人骨肉分離的「被盜一代」。本文會嘗試探討解決原住民問題何以如此複雜。

在從政初期﹐我首次接觸原住民事務時,對原住民領袖曼丁 (Warren Mudine) 的一句說話印象深刻:「不幸地,現在有一群澳洲原住民聲稱是我們的領袖,要將我們當成博物館展品保護,並將我們封鎖在貧困和失落的社會,好讓他們有飯吃。」

曼丁的說話,反映過去一段很長的時間內,主流政界對原住民的需求一知半解,造成大量資源錯配,很多時撥款落入懂得申請撥款的人手上,而非落在真正有需要的人身上。上月我以新州經濟發展委員身份,踏足偏遠南岸伊甸 (Eden) 和尼羅馬 (Narooma) 調查原住民的發展狀況,就接觸不少通曉英語但不會讀寫的原住民,遑論申請政府撥款和資助。

事實上,澳洲政府每年都在原住民事務上調撥大量的資源,單是聯邦政府,每年投放在原住民社區的資金就高達數十億澳元,等同多少歐洲小國全年的政府開支;可是從被盜的一代到接踵而至的和解運動,原住民的生活水平並未獲得顯著改善。

優惠政策治標不治本

曾幾何時,聯邦政府應對原住民問題僅靠三種手段: 助學助業、優惠房屋和福利。一些福利政策本身有局限性,尤其以族裔背景作為基礎去派福利,往往?生很多問題,因而備受爭議。

論原住民問題 (二): 尊重傳統因地制宜 - 1

新州上议会副议长王国忠

許多原住民一度呼籲政府,應該基於實際需求而非族裔背景去分配福利,這樣可以幫助真正有需要的原住民,而非本身已相當富裕的原住民人士。此外,有學者認為,基於國民擁有原住民和托勒斯海峽島民的身份就派福利,等同一開始就斷定原住民無力自己維持生計,政策本身就是種族歧視。

我在新州偏遠南岸接觸到的原住民社區就是一個好例證,他們祖輩傳下的傳統漁業,使他們既有能力也有意願去自力更生,其中一名原住民代表對我說:「別把我們當做受害者。」上承五萬年的歷史,他們自命比澳洲任何一個族群更懂得管理大地,使作物循不息,只是他們的傳統技能受到現代漁業的衝擊,無法競爭。政府要做的就是用不同的措施去保護他們的生存方式,很多時,並非光靠派錢就能夠滿足人心的。

原住民族群多需求不同

要為原住民社群解決問題,因地制宜很重要。居住城巿的原住民所需,與居住鄉鎮地區的原住民不一樣,他們所受的歧視也不一樣。前文提到著名原住民演員Uncle Jack Charles在墨爾本接連被計程車司機拒載,而鄉鎮地區原住民擔心的可能是地權的行使,每一個州每一個族群所面對的困境也不同,使聯邦及各州領地政府無法用統一的政策去應對。同一時間,原住民本身的分割,導致他們的訴求更難獲得重視。

2007年,時任自由黨總理霍華德實施備受爭議的北領地派軍政策,又稱為北領地全國緊急應變措施 (The Northern Territory National Emergency Response),因應北領地原住民社區強姦婦女和兒童的指控,一度動員國防部及六百名士兵強制執行政令,包括限制飲酒、強行收購地權和維持治安等等,雖然措施獲部分原住民社區的領袖支持,但引起極大爭議,認為這是對原住民文化的侵害和歧視。

當時不少居住在悉尼的原住民反對這種干預,卻有居住在北領地的原住民婦女表態支持。原住民領袖曼丁就曾說:「我不明白制止婦女兒童被強姦有何不好?」

這項爭議,很大程度上反映在原住民社區的治理與發展上,應否干預、如何干預,怎樣做才算是適度干預,連原住民本身也不易掌握。繼任的工黨總理陸克文 (Kevin Rudd) 大致上沿襲霍華德的干預政策,只是在實施細節上略作修改。

代議機構遭到解散

由工黨總理霍克 (Bob Hawke) 成立的原住民及托勒斯海峽島民委員會 (ATSIC) 被自由黨總理霍華德 (John Howard) 解散後,澳洲再也沒有出現如此高權力 --- 近乎自治形式的原住民事務機構。霍華德政府選拔自己認為能夠代表原住民的人士,委以不同的官職去分配資源,造成流弊處處。我有許多原住民朋友都認為,解散委員會遺禍至今。

事實上,沒有組織是絕對完善的,如果霍華德認為委員會由男性把持,大可作出改革,或改善投票過程,而非一棒打散一個由原住民社區用選票選出來的組織。

1992年著名的原住民地權案 (Mabo versus Queensland),澳洲最高法院判處托勒斯海峽島民馬伯(Mabo)勝訴,法院否決澳洲在英國殖民前為「無人之地」的觀點,等同承認原住民對土地的擁有權,不因英國殖民歸為皇家而喪失。

當然,原住民要申索地權一點也不容易,首先要證明自1788年起一直保持與申索土地的關係。要證明與土地有超過二百二十年的承傳關係,原住民需要聘請人類學家,以及一個不計回報的律師團,確實很難做到。

隨處可見的原住民旗幟

目前原住民佔澳洲人口2.4%,但佔全國無家可歸之人六分一、佔監獄人口近五分一、佔兒童懲教設施人數四成。許多舊政策造成的家庭破碎、創傷和偏見,依然陰魂不散,纏擾今天的原住民群體。

原住民藝術家湯馬士 (Harold Thomas) 在1971年設計原住民旗幟時,希望原住民能聚集在這面旗幟下爭取權益。紅黑兩色加上黃色太陽圖案的澳洲原住民旗,和藍綠兩色加上頭飾圖案的托勒斯海峽島民旗,在澳洲享有國家正式旗幟的地位。

今天這兩面旗幟隨著可見,在多次的和解運動中,人數遠遠超過原住民的各族澳洲國民,都聚集在這面旗幟下,反映社會認同和解進程,成為大勢所趨。政界必須汲取過去的教訓,在原住民政策和發展上切忌從單一觀點出發一刀切,多走、多聽、多看,施政應因時因地制宜。

最後,這次調研的見聞進一步確認我長期堅持的觀點,就是原住民的發展,應以各族的文化及擅長的技術為基礎,投入資源,引導市場或協助他們生產,而非將現代市場概念及管理強加於原住民身上。

关键词: 选举原住民传统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