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9日 21.8°C-24.1°C
澳元 : 人民币=4.85
达尔文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这届年轻人,抢着花钱认养动植物(组图)

3天前 来源: 新周刊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如果你的朋友突然和你说,他在北京地坛公园有一棵树 、在动物园里有一只熊猫或老虎,还有对网红爸妈,并以此为赌注,你可千万别应声。

虽然这些话听起来有些天马行空,但事实上,认养之风正在年轻群体中盛行。

这届年轻人,抢着花钱认养动植物(组图) - 1

常被上一代人教育“连自己都养不好,还要养宠物”的年轻人,现在不仅喜欢养宠物,还把视线投向了更远的地方,与这个世界建立起了更多关联。

这届年轻人,抢着花钱认养动植物(组图) - 2(图/《Hello!树先生》)

他们会认养一棵千年古树,让它替自己好好晒晒太阳,当自己打工打到内心阴暗潮湿时去看看它。他们会在云南的山野间认养一棵咖啡树,通过互联网,看到它开花、结果,在山间自在地活,然后亲口品尝它的果实。他们会和成百上千个人一同认养一只老虎,希望它可以好好过完余生。许多在上一代人眼中“事不关己”的事情,都被他们赋予了浪漫和温暖的意义。

以认养为契机,他们走出了传统的情感关系,打破了周边的意义,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了更多念想。

这届年轻人,抢着花钱认养动植物(组图) - 3

认养,

可不是免费的

认养的释义为,认领并抚养,这从词语属性上就决定了认养这一行为并非是免费的。

在北京地坛公园,如果想认养一棵普通的树,一年需要支付50元的费用。树的种类颇多,侧柏、玉兰、银杏、碧桃、紫藤等均在其中,先到先得。但如果想要认养一棵千年古树,费用则会大幅上升,每年需要支付2000元。

去年,李子墨就在地坛公园认养了一棵柏树,当时她是在网络上看到了有人在分享相关信息。“我小时候经常和家人去那边玩,那时候应该还不能认养。去年在网上看到认养的消息后,我产生了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如果在充满童年回忆的地方,还能有什么东西和我有关,会让我觉得时间并没有白白过去。”李子墨说。

这届年轻人,抢着花钱认养动植物(组图) - 4

(图/《我的阿勒泰》)

在拨打官方电话预约后,李子墨抽空去办理了认养手续,“像樱花、玉兰这些都是很热门的种类,我去得比较晚,就只剩下柏树了,对我来说还好,树就是树,没什么分别。”认养成功后,每棵树上都会挂上主人的名字,不要求是真实姓名,领养者可以在八个字内自由发挥。在李子墨认养的那棵柏树上,挂着的是陪她一起长大的小狗的名字,“其实这不是我原本的打算,我已经很久没有想起它了。但是那天站在那里,它突然就出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们小时候经常来这里玩。”

让李子墨遗憾的是,今年她并没能和这棵树续约,当时她正在国外出差,忙得昏天黑地,完全忘记了这件事。好在她还记得这棵树的位置,等到明年,她打算再去看一看。

这两年,在咖啡爱好者中,也流行起了认养咖啡树。相关认养项目的宣传语,都极具浪漫气息,比如“或许,我们去不了埃塞,也去不了牙买加,但我们一定可以,去一趟云南普洱,看看属于自己的咖啡园。”它们打动了很多人。

咖啡树认养活动的主办方,一般都是私人商业性质,所带来的体验感也各不相同。有网友就曾在网上吐槽,原本想到能在远方有一棵自己的咖啡树很是浪漫,但付款后才知道,并非是一人一树,商家所谓的“能够实时看到树的生长”,也无非是在咖啡园中安装了两个摄像头,所有人看到的画面都是一致的,根本看不到自己的那棵树,最终收到的咖啡豆也均是集中烘焙的产品,并非是自己那棵树上结下的果。这类项目一般收费较低,一百多块便可以实现。

这届年轻人,抢着花钱认养动植物(组图) - 5

(图/小红书截图)

不过,也有一些咖啡园提供体验感较好的服务:在签约时,会提供咖啡树的树纹拓片和认养证书,确保一人一树;开发相关的软件或小程序,以便认养者随时登录、实时观看树木的生长情况;最终也会采取分批烘焙的措施,让认养者都能喝到自己的咖啡豆。但相对应地,成本无疑会提高很多。

除此之外,认养的形式也早已分布在各个行业中,像在农场里认养几垄菜,在牧场里认养奶牛,在果园里认养瓜的行为,在生活中早已不足为奇了。一些动物园受经营状况等原因的影响,也推出了动物认养活动,即便网友打趣“这一只小老虎不得有几百个爸妈”,但还是有很多人愿意认养它们,让它们能更好地活下去。

在这个什么都很快的年代,沉下心来和植物从一颗种子开始相识,和动物一起一岁一岁地成长,也是一件浪漫的事。

这届年轻人,抢着花钱认养动植物(组图) - 6

为什么热衷于认养?

人们为什么开始去认养那些与自己原本毫无瓜葛的事物?答案有很多种,但每一种答案中,都蕴含着寄托之意。它或是某种象征,或是承载着某种希望,或是被赋予了某段记忆。

随着短视频的发展,在大家常规印象中的认养之外,网络上也出现了认养电子爸妈的现象。视频中的博主或是以父母的姿态来拍摄一些生活常识,比如“孩子,妈妈今天教你衣服怎么洗”“孩子,妈妈今天教你各种蔬菜要怎么切”;或是对着镜头嘘寒问暖,问屏幕前的网友:“女儿啊,今天没受委屈吧?累不累啊?”

这届年轻人,抢着花钱认养动植物(组图) - 7

(图/抖音截图)

许多原生家庭有问题的小孩,通过这些视频,第一次感受到一对正常的父母该是如何对待孩子的,自己的亲生父母未曾教过的东西,也在这些视频中得到了弥补。所以在相关评论区中,很多网友争先喊“爸妈”。

认养一词与爸妈相连,初看之下颇为矛盾,但通过看电子爸妈直播、买电子爸妈带的货等行为,也使认养爸妈这件事,通过互联网成为了现实。

生活中越缺少什么,人们越渴望填补什么,而这或许便是认养的底层逻辑。

事实上,认养之风,并不是近两年才兴起的。像地坛公园认养树木的活动,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了。其他一些认养项目,比如认养熊猫、认养农作物等,也均在国内发展了十年以上。

早在1996年,就发生了认养大熊猫的事例。当时,成都卷烟厂认养了出生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雌性熊猫娇子,开了社会认养大熊猫的先河。从此之后,许多企业、社会名流都开始认养大熊猫。

大熊猫认养分为年度认养、终身认养和冠名认养三种形式。年度认养的费用为,每只大熊猫每年10万元。终身认养是对大熊猫进行一次性终身认养,每只大熊猫终身认养的费用为50万元。冠名认养是在对大熊猫进行终身认养的同时,享有对大熊猫冠名的权利,费用为100万元。

这届年轻人,抢着花钱认养动植物(组图) - 8

(图/《功夫熊猫4》)

虽然大熊猫认养具有较久远的发展历史,但认养者主要还是企业,毕竟既可以认养熊猫,又可以提升品牌形象。但是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国宝仍然是高不可攀的,它依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外。

至于近几年,各类认养活动在年轻人中的风靡,也是一种洞察年轻人心理需求之后的趋势引领。如今的年轻人,是有一半时间生活在虚拟世界中的“半虚拟人”,许多人每天的手机使用时长都在10小时以上。他们生活在城市之中,远离自然原野,虽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缩短,但是心理防线却在延长。他们向往旷野与自由,但很多时候只能做笼中鸟。他们中的许多人有丰沛的想象力,却缺乏行动力。

而动动手指,花点小钱,换来一份寄托,是最简单和有效的方式了。念想和牵挂多一些,人才能扎根得更深一些。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