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7日 31.7°C-32.9°C
澳元 : 人民币=4.84
达尔文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中科院硕士被高中同学刺杀:有3种人,对你再好也不能当朋友(组图)

7天前 来源: 成长树 原文链接 评论5条

前几天跟朋友聊天,不知怎么就聊到孩子社交上面。

说起生活中很多孩子,会为了得到同龄人的认可而委曲求全:

自己的文具被相中后,虽然不情愿可嘴上却说,“你先拿着用吧,我家里还有好多呢”。

怕被孤立,他可以在游戏中扮演反派,甚至输了还要趴在地上学狗叫。

产生分歧时,对方一句“再这样,我就不跟你玩了”,会让他立马束手就擒。

有些孩子还会被所谓的朋友伤害,比如太优秀了,对方可能会嫉妒你;

太大方了,对方可能会利用你;

对人太好了,对方反而觉得你没底线,把你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

我们还聊起很多年前闹得沸沸扬扬的一个案子:

当时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有位叫谢雕的研究生,他听说高中时的好友周凯旋要来北京旅行,就热情的招待了一番。

他请好友在中科院校外的一家餐厅吃饭,席间还为周凯旋拍了照片,并发到高中同学群里:“周凯旋已经到北京了”。

没想到这却成了他的最后遗言,发完消息后不久,他便被好友周凯旋连捅7刀不幸身亡。

中科院硕士被高中同学刺杀:有3种人,对你再好也不能当朋友(组图) - 1

事后周凯旋竟然还双手欢庆,摆出了一副胜利者姿态。

是什么让周凯旋宁愿毁掉前程杀好友?调查发现杀人动机竟然是因为“嫉妒心”。

周凯旋和谢雕,是高中同学,两人学习成绩本差不多,都属于“好学生”序列。

但高考时周凯旋发挥失常,复读也没考好,工作受挫。而谢某考上中科院研究生,前途一片光明。

比较之间,心态失衡的周凯旋,加上两人在两年前的同学会上,曾发生了一点口角,周凯旋怀恨在心,便决定千里迢迢来北京杀害谢雕,证明自己的“成功”。

虽然这案子是个例,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孩子都遭遇过友谊的要挟、背叛、嫉妒和中伤。

我们以为孩子之间的友谊都应该是纯粹美好的,可现实往往不是这样。

中科院硕士被高中同学刺杀:有3种人,对你再好也不能当朋友(组图) - 2

交到好朋友,是宝贵的财富,交到“毒朋友”,也是一生抹不去的阴影。

孩子该怎么交朋友、交什么样的朋友,其实是咱们应该早点关心和引导的事儿。

中科院硕士被高中同学刺杀:有3种人,对你再好也不能当朋友(组图) - 3

当孩子被同伴排斥

远比想象中痛苦

很多父母可能常有这样的疑惑,“孩子已经被某个所谓的朋友伤害过了,怎么还愿意跟人家一起玩儿呢?”

其原因就在于,社交是人的必需品。

无论咱们成年人还是孩子,只要在社会生活中,就有社会交往的需求。

尤其是青少年,一旦被团体孤立,就会陷入很强的焦虑之中。

有研究者在“儿童组”“青年组”和“成人组”中,做了一个“传球实验(Cyberball)”。

让三人传球,其中被试是Player2,将被试分为“接纳组”和“排斥组”。

中科院硕士被高中同学刺杀:有3种人,对你再好也不能当朋友(组图) - 4

在排斥组中,被试接到同伴传球的概率要远低于平均值。

比如3名玩家进行60次抛球,被排斥者仅收到2次来自他人的传球;而接纳组可以收到20次左右的传球。

结果发现,儿童组和青少年组的孩子,在发现自己被同伴排斥后,焦虑水平会大幅上升。

中科院硕士被高中同学刺杀:有3种人,对你再好也不能当朋友(组图) - 5

有心理学家用核磁共振技术发现:

当一个人被同伴排斥时,大脑背侧前扣带回和前岛叶的活动会有所增加。

而这个区域,正好与身体疼痛时,大脑被激活的区域重合。

也就是说,当孩子被排斥后,他所感受到的痛苦不亚于被狠狠打了一顿,此外还加重了他的焦虑、愤怒、抑郁、嫉妒和悲伤的情绪。

让人出乎意料的是,研究员让被试吃下了可以缓解身体疼痛的药,竟真的缓解了被社交排斥的痛苦。

实验再次证明,社交排斥可以引发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痛苦。

对心理学家给出的解释是:

像人们需要食物和水一样,“归属感”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而对孩子来说,他更需要维系和同伴健康长久的友谊。

但在孩子单纯的世界里,他本能的以为友情就是一切,面对不好的关系也不愿放手。

中科院硕士被高中同学刺杀:有3种人,对你再好也不能当朋友(组图) - 6

特别是某个朋友要和他决裂时,他会有种被抛弃感,尽管很受伤还是会苦苦维持一段友谊,害怕失去了,就不再回来。

中科院硕士被高中同学刺杀:有3种人,对你再好也不能当朋友(组图) - 7

《儿童心理学》鲁道夫曾说:

同伴对孩子的影响力很大,到一定年龄后,甚至渐渐超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

但学校如同小社会,孩子能交到的不一定都是“真朋友”。

当孩子社交中遇到问题向父母求助时,是引导他建立“社交思维”的最好时机,我们要伸手拉孩子一把。

中科院硕士被高中同学刺杀:有3种人,对你再好也不能当朋友(组图) - 8

01.

有这么一类朋友,有好事独享,一遇麻烦就来找孩子寻求帮忙。

一番哭诉后,朋友是解决问题了,正能量满载而归,却把负能量都丢给了孩子。

这类友谊看似伤害性不大,却一直在消耗孩子的身心。

心理学里有个著名的“踢猫效应”,讲的是坏情绪的连锁反应:

有个人被老板批评了,回家后把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很委屈随脚踢了一只猫。猫逃窜到街上,被车撞的悲剧。

这个经典的心理学场景,告诉我们人的负面情绪和糟糕的心情,是会传递给周围人的。

很多孩子正值青春,却整天郁郁寡欢,或许就是受了朋友负能量的传导。

有心理学家指出:“如果孩子和朋友一起常感到心力憔悴,或总沉默萎靡,但当计划取消,他反而内心轻松。就表明这段友谊可能有问题。”

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提出过一个非常简便实用的自我检测方法:

就是让孩子告诉对方关于自己的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然后观察对方反应。

中科院硕士被高中同学刺杀:有3种人,对你再好也不能当朋友(组图) - 9

中科院硕士被高中同学刺杀:有3种人,对你再好也不能当朋友(组图) - 10

如果对方在得知孩子情况不好的情况下想尽办法安慰他,得知好消息后衷心为孩子高兴,那就是真朋友。

如果无论好坏消息,对方都贬低他、嘲笑他,甚至把坏消息传播得到处都是,那这个朋友就不可交。

用这个简单方法,让孩子测出现在的友谊是否健康,懂得交友的分寸,学会选择朋友同时,也选择自己的人生。

每个人三观不同,原生家庭不同,处世原则就会不同。对他人的想法不必讨好,不必争论,相信自己做出的选择。

作为家长,我们还要告诉孩子,希望他身心快乐、阳光自信,不要跟一直消耗他的人做朋友。

好朋友之间不是不能倾诉烦恼,但更多地要分享快乐、传递美好。

02.

一段好的友谊,不但可以锦上添花,还能雪中送炭,让孩子身心得到滋养。

但如果没有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不必勉强自己融入。

前几天看到有位博主发帖挺有意思的,提到坐高铁时听到一对母女聊天。

中科院硕士被高中同学刺杀:有3种人,对你再好也不能当朋友(组图) - 11

 

孩子上四五年级的样子,妈妈问女儿,平时午饭有没有饭搭子。

当得知没有时,妈妈又问女儿会不会感到孤独?

女孩说,等来等去太麻烦,有时自己想吃的,别人却不想。还补了一句“我不希望不孤独的代价,是委屈自己。”

看完这个帖子,很多人都说被女孩身上这股子“富足感”戳到了。

其实有时候真的就是这样,友谊是为了让人更幸福,当你不再委屈讨好别人,做真实的自己的时候,你才会吸引同样的人。

中科院硕士被高中同学刺杀:有3种人,对你再好也不能当朋友(组图) - 12

如果在一起时,对方总是有意无意忽视孩子的喜好;在对方眼中,孩子总有被挑不完的“小毛病”;如果孩子生气、在意,想要表达时,对方却觉得他小题大做。

这些本质上都是关系里的“服从性测试”,对方通过这些事来测试孩子的反应,是否够顺从、脾气是否够好,从而一次次试探他的底线。

与人相处,一定要先照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其次才是照顾这段关系。一段健康的关系,不会让他有种被内耗、被掏空的感觉。

如果一段友谊,让孩子受伤多、开心少,坏习惯比进度多,我们就要引导孩子主动放弃。

中科院硕士被高中同学刺杀:有3种人,对你再好也不能当朋友(组图) - 13

除了给他足够的爱之外,还要给他足够的底气,我们要告诉孩子:

“你自己来决定,要不要和他成为朋友。”

“做不成朋友也没关系的,你会遇到新的同伴。”

“觉得孤独也没关系,有爸妈一直陪着你呢。”

用我们成年人的阅历,告诉孩子“花开花落终有时,缘起缘灭无穷尽”的道理。

让他明白,未来会有更好的友情在等着他,只有自己强大了,朋友就会慢慢多起来。

努力发出自己的能量信号,这世上也总有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下个路口等他。

树妈说:孩子需要友谊,但从来不必为了友谊事事顺从。真正的朋友,应该是和他一起努力变好的那个人,最后希望孩子们都找到一辈子“好朋友”。

关键词: 社交孩子育儿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5)
YSHEN_Z
YSHEN_Z 7天前 回复
不要让孩子与那些消耗他们身心的人交友
MissEvenge-
MissEvenge- 7天前 回复
为了嫉妒竟然杀害自己的朋友
小丸子0009
小丸子0009 7天前 回复
被所谓的朋友伤害
风过无涛Jeffrey
风过无涛Jeffrey 7天前 回复
他们需要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Shirley329
Shirley329 7天前 回复
为了得到认可委曲求全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