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8日 18.5°C-21.1°C
澳元 : 人民币=4.82
达尔文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中国高考人数创新高! “卷“出来的大学文凭还值几何?(图)

10天前 来源: 自由亚洲 原文链接 评论6条

中国今年的高考从6月7日登场,考生人数创下历史新高。这场曾被比喻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试,如今是否依然是很"卷"呢?同时,中国经济持续下行、青年失业率高企之下,大学文凭是否还是年轻人向上流动的通行证?

中国高考人数创新高! “卷“出来的大学文凭还值几何?(图) - 1

又到一年高考季。今年的考试从6月7日开始,在新高考改革后,全国多数地区考试期为2-3天,北京等少数地方将持续4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当天在社媒平台X上发布图文,为考生们送上祝福。其中,不仅援引了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鱼”,还配上了一张用符号组成的形似“锦鲤”的图片,为考生们“高考加油”。

据美国驻华大使馆的官方微博消息,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在社媒平台X上说:“致所有在今天参加高考的中国高中生,美国驻华使团祝你们考试好运。我们知道这对你们的未来有多么重要。旗开得胜, 金榜题名!”

此外,加拿大、新西兰、德国、法国、瑞典等国驻华大使馆也纷纷在微博上表达对中国考生们的祝福,有的还顺便介绍了本国的大学考试制度。

2024年高考人数再创新高   "卷"得更厉害?

根据中国教育部日前公布的消息,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342万人,比去年增加51万人。这也是连续第六年,中国的高考报名超过1000万人,创下新纪录。其中复读生人数达到413万人,约占三分之一。考生数量增加让很多人担心竞争加剧,高考“卷”得更厉害。

过去二十多年来,中国高校持续扩大招生。最近两年的官方数据显示,全国高考录取率约在90%上下,相当于绝大多数考生都有机会上大学。对比全国首次恢复高考的1977年,当时全国录取率仅4.79%。因此有报道说,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过渡,“全民读大学”的时代已经到来。

不过要考上好大学依然不容易。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本科的计划招录人数只有450万人,也就是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考生能顺利地考上本科院校。剩余的大部分考生只能进入专科,还有少量将落榜。据澎湃新闻去年梳理的数据,全国范围,能进入一本 (本科一批招生的大学) 的大约只有10%,而985工程所列的39所“高水平”大学的录取率低到2%以内,清华北大则是万分之5左右。

另外,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各省和直辖市的录取率差异巨大。考生们的竞争主要是在本省之内。以2023年为例,本科录取率最高的省份依次是上海(79%)、北京(77%)、海南(67%)、天津(66%),有人称这些城市为“高考天堂”。而高考人数最多的河南本科录取率仅有47%,一本的录取率仅为17%,被考生称为是“地狱模式”。全国各地录取率低于40%的省份有7个,包含贵州(40%)、广东(40%)、新疆(39%)、江西(36%)、湖南(35%)、广西(31%)、四川(30%)。

"考试天堂"北京:学霸们的孩子激烈竞争

“我们二、三十年前,考上大学就能有个比较不错的工作了,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是要考一个更好的大学的问题,所谓的985、211(院校)。(211 工程指1993年重点建设的100所高校)”生活在北京的陈慧,女儿今年正在高考。她告诉本台,虽然北京看起来录取比例高,但孩子们的竞争还是很激烈。首先,现在经济下滑,找份“体面”工作的机会就更少。大家都想让孩子进入更好的大学,让就业更容易些。同时,像她这个年龄层的家长,很多都是大学考来北京后留下来的社会精英,即所谓的“新北京人”。“学霸们的孩子出学霸的几率更大一点,所以他们之间的竞争就会更激烈一点儿。”

来自内蒙古、身为中产阶层的陈慧告诉本台,女儿就读的是北京重点中学,老师全都是硕士或博士毕业,水平很高,但孩子依然学习得很辛苦,每天只睡6-7个小时。上高三后,女儿时常会闹情绪,她不得不常为女儿疏导减压,生怕她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而抑郁:“我说你也不用有那么大的压力,如果你高考考得不好,我们还可以申请去国外留学,这也是一条路。还有自费可以上的学校。这都可以考虑。”

近年来,中国高考人数持续增长,而985与211院校数却被定格在了115所。据统计,竞争最激烈的985院校录取率一直在下滑,到2022年仅为1.38%。即使是在“考试天堂”的北京,2023年的985院校录取率也仅7.1%。

"惨烈"的河南:学生考完以“撕书”狂欢 

今年,河南省的高考报名人数约为136万,占全国考生比例超过10%,再次居全国之冠。同时,这个9800多万人口的农业大省没有一所985大学,只有一所211院校——郑州大学,也成为考生竞争最激烈的省份之一。

“太惨了!我就只能用一个惨烈来形容了。它(高考)真的是对学生的一个摧残,一个非常非常极端的考试。” 对于高考,去年从河南一座五线小城“润”到美国的高中老师Lucy告诉本台,“在中国当时我所在的学校,五点半的时候,孩子们是一定要起来站在操场上去跑操的。当时所有的河南所有学校都是这样的,只有更早。到晚上很晚、十点多的时候才能下了晚自习回去睡觉的,他们每天睡觉的时间就非常非常少,导致所有的孩子都处于一个很疲惫的状态。我都不知道这样熬下去的意义是什么。”

在Lucy看来,中国这种以高考为核心的应试教育完全无效,学生们对其也是深恶痛绝:“高考结束了,你会发现孩子们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反应?撕书,狂欢!把所有这些东西都撕得粉碎粉碎。就是第一时间要把它销毁,看都不要再看它一眼了,真的是太摧残人性了!”

虽然高考如此摧残人性,对于寒门子弟来说,还算相对比较公平的一场考试。为了将来能有条好出路,再难也得忍耐。然而对河南考生来说,这种公平性也只限于省内。Lucy说:“600分以上,在河南连政大(中国政法大学)都上不了。但是在别的省份,就比如陕西,当时是450分就可以上政大……对于河南的孩子们来说不公平,而且不公平已经这么多年了,但是也没有办法。所以导致的情况就是内卷,反反复复地在内卷。”

同样来自河南的Annie原本即将面临高考,但在疫情后随家人“润”来到美国。她以书面方式告诉本台,河南考生普遍压力很大:“每天长时间的学习和很短的假期。很多家长对学生充满期待,把高考当成唯一的出路。学校和家长们对学生的要求都很高,无形之间给学生又添加了好多压力。很多时候,学生会感到焦虑和压抑。”

至于未来就业的问题,Annie表示,河南的考生普遍认为前景不乐观,因为升学的压力就够大了,就业自然压力也很大:“但在这个环境下,学历依然是寻找好工作的第一敲门砖,所以除了成绩很差对高考没有任何希望的学生,其他学生不会轻易的放弃高考。”

天津的大学生李波以书面方式告诉本台,他曾先后在河北和天津两地读过高中, 高考压力的地域性差异的确很大,天津的压力就比河北小了很多。至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问题,在他看来,这似乎是当局故意为之:“比如,河南是农业大省,河南高考难度几乎全国最高。原因就是中央政府不希望河南人上大学接受更多教育,希望把他们限制土地上当农民。同理,想把北京和上海经济搞好,就让这两个地方特别好考上大学。”

抑郁、校园霸凌与高考作弊

面对决定未来前途的高考,巨大压力之下,也衍生出很多问题,包括学生心理抑郁和校园霸凌等。Lucy告诉本台:“就因为孩子们被压抑得太狠了,没有突破口,所以导致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残,就属于是抑郁,抑郁的非常非常多;另一种是往外找突破口,我去欺负别人。霸凌致死、霸凌致残特别多。”

高考作弊也是一个长期问题。据中国媒体报道,为保证今年高考,中国教育部要求加强对试卷印刷、运输、评分等考试过程的监督,试卷运输由中国公安和武警全程护送,采用北斗卫星跟踪监控。同时,教育部也在尽全力防止作弊行为, 包括与公安部一起对销售作弊 机器进行管制,考点考场无线电信讯号有效屏蔽,以及在考场引进智能监控系统等。

大学生李波以书面方式告诉本台: “我在天津高考,考试作弊现象非常非常严重。我的几个老师临近高考时公然教学生怎么抄附近同学的卷子。如果碰巧分配到熟悉的同学朋友坐在旁边,还会提前打招呼要帮忙。考场上,大家都互相看旁边同学的卷子抄,监考老师一般不管,除非你做的太过分,否则都不管。但是作弊仅限于互相抄,没人敢写纸条或用作弊设备。我自己没作弊,我非常讨厌作弊的人。”

中国的教育腐败问题也长期存在。教育专家早就指出,这种腐败集中表现在对公平竞争的升学考试制度的破坏上,通过权钱交易,换取短缺的教育资源。

“十年寒窗的意义是什么?”

Lucy说,在她的学生和以前同事圈里流行一句话,就是“十年寒窗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说我没有念过大学,那么我就可以很心安理得地去打螺丝,可是没有如果。我念过的大学就是孔乙己脱不下来的长衫。就感觉很悲哀!”她说。

据中国官方数据,截至2023年底,中国的“灵活就业”人口已达到2亿人,占全国就业人口的14.3%,到2036年,这一数字将达到4亿人。专家指出,所谓“灵活就业”就是失业。另外,中国国家统计局去年6月份发布的“16—24岁青年调查失业率”,高达21.3%,创下历史纪录。官方随后暂停公布青年失业率,直到今年1月才恢复发布,但新统计方法不再包括在校学生。即使这样,变更统计方法后的“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仍达到14.9%。而北京大学的学者张丹丹曾发文指出,去年3月中国青年失业率最大值为46.5%,远高于官方公布的数字。

就在青年失业率高企的同时,中国的大学生数量还在快速膨胀。2000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仅有约100万,但到2023年就达到1158万,增加了10倍以上。目前,中国95后的年轻人中,大学生比例超过50%,并且本科生数量开始超过专科生。但他们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城市。北京和上海,还是全国仅有的两个研究生人口超过了100万的省级行政区。

Lucy表示,在目前经济不景气、收入普遍变少的情况下,普通家庭要供养一个大学生还是很不容易: “当付出了这么多的钱,培养出一个孩子,可能是毕业就代表着失业,付出和收获完全不成比例。”

大学生:“不高考更没工作活不下去”

虽然在中国学历持续贬值,同时青年就业压力巨大,但并未浇退家长期盼孩子考上大学的愿望。对于父母们的心态,Lucy解释说:“没有别的途径。如果你上一个好的大学,那么你找到好一点工作的概率会比其他人要稍微好一点点。所有人是抱着这份想法去的。如果你连个大学都没有上,那这一辈子就是在底层了。”

来自五线小城的Lucy表示,如果初中毕业,年轻人能够从事的工作就是到工厂打工或者做农民工,餐厅服务员,其微薄收入养活自己都成问题,更不用说要养家庭、养孩子了。她说:“他是农民工,就注定了他的阶层。他希望他的孩子能够踩着他的肩膀往上面走一走,那么怎么走?唯一的通道还是这个高考。所以,他也会拼了命地把自己的希望寄托给自己的孩子。”

Lucy说,她曾听到班里的孩子给她讲一个故事:“有一只小鸟,它自己飞不起来。然后它下了一个蛋,它就想让这个蛋飞起来。但是这个蛋觉得压力很大,它也并不想飞,但是它没有办法。”

大学生李浩以书面方式告诉本台,在他身边,还没听说任何一个适龄人因为经济环境差就不参加高考的:“因为高考是中国获得高等教育资源的几乎唯一途径,不高考更没工作活不下去。”

但他计划毕业后就争取出国,因为在国内,“就业前景就是没有前景”,他说。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6)
王先生
王先生 10天前 回复
当年5%录取率,上大学不花钱,毕业有工作。如今90%录取,自费上学,毕业即失业多达50%。大学教育已经成赚钱的产业啦!
胖奕萌Amy
胖奕萌Amy 10天前 回复
现在要考一个更好的大学才能找到工作
这是-怎么了
这是-怎么了 10天前 回复
竞争会变得更加激烈
00姜楠00
00姜楠00 10天前 回复
赶上了人口红利最后一波的疯狂
某阳_GDMeister_
某阳_GDMeister_ 10天前 回复
教育的不公就是最大的不公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